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红色旅游

金银滩上的一抹“红”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两弹一星”精神发源地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又名原子城。建于1958年,1995515日,原子城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两弹”在此研制成功;西部歌王王洛宾在这里创作了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从此成为旅游胜地。

  近年来,海北州以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契机,围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融合发展”的红色旅游发展思路,紧紧依托基地原子城纪念馆、爆轰实验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原子城景区打造成青海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狠抓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塑造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理想信念教育课堂,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加大景区宣传力度。

  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为促进海北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部门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内涵,举全州之力,通过红色文化旅游的带动,坚持“红色教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修复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坚持“方法手段”和“讲好故事”一体创新,坚持“培育品牌”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不断创新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发挥原子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作用,带动海北州全域旅游发展。

  海北州州委、州政府把打造“中国原子城”和建设“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作为“1号工程”,编制完成《中国原子城总体规划》,将原子城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当中。2018年以来,按照青海省委的决策部署,以“省、州共建”的方式,高标准、多维度打造“中国原子城”。目前,教育学院一期工程“硬件”建设和学院课程体系构建、现场教学点提升、专兼职师资库设立等工作正在有序、高效推进。完成“中国原子城”景观大门雕塑建设,继续推进西海镇、三角城镇红色风貌改造。

  20016月,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海北州先后制定《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文件法规,对5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遗址进行全面规划,先后筹集近亿元建设资金,对主要场区、重点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先后建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展馆、爆轰试验场展厅、基地二分厂展厅、地下指挥中心展厅、第一颗原子弹装车启运站景区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景区,尤其是2009年建成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成为全国人民了解两弹研制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65月,自治州确定创建全省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州、11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以来,海北州以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以“红色、绿色、特色”旅游发展为抓手,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加大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助推旅游转型升级。据统计,2019年,海北州结合生态游、民俗游等,发展全域旅游,完成旅游接待人数1164.5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完成旅游总收入42.41亿元,同比增长26.03%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释放全州发展活力

  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河清牧场”作为原子城景区的“辐射点”,成为深受游客喜爱,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集中营”。

  据牧场主韩丽君介绍,河清牧场原本是坐落在哈勒景草原上的一家现代化奶牛(肉牛)养殖场,随着旅游业发展,“河清牧场”顺应潮流,依托原子城等旅游资源,发展成为集餐饮、牧家体验、奶牛认养、网络销售为一体的“旅游+电商”的新市场主体,带动了不少周边传统放牧家庭增收转型。河清牧场从畜牧业龙头企业到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胆尝试,是旅游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位于西海镇附近的达玉部落是当地红色旅游的受益者,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佼佼者。借助红色旅游起步,通过民俗文化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全域旅游发展,从单纯的驿站,逐步建成青海最大的骑行服务基地。如今,在海晏县17家自行车租赁俱乐部相继成立,共拥有自行车8500余辆,投资已达近亿元。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在达玉部落就业的当地牧民也在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让周边不少牧民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

  目前,达玉部落骑行的驿站从4个增长为9个,骑行线路延长后,游客可以看到更多美景。游客骑行有专门的领队和医护人员随行,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增设集装箱特色住宿、新建酒店和木屋。在达玉住宿不仅能享受到跟酒店一样的服务,还能领略到富有特色的藏族文化。

  让“两弹一星”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为充分利用好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海北州科学决策,制定了“保护、开发、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原子城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首先,注重综合配套建设。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核工业创建与发展历程、原子城特殊历史与辉煌成就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展现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研制的伟大历程,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集中体现。原子城景区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红色旅游数字展馆,将景区原子城纪念馆、纪念园、地下指挥中心、上星站、二分厂、爆轰试验场等景点的宏伟建筑、文献资料、藏品文物以及辽阔背景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展现在网友面前。

  其次,注重挖掘军工文化。19955月,原子城完成使命,整体移交海北州地方政府。鉴于原子城丰富的军工文化遗产的留存,海北州深入发掘和积极拓展丰富的军工文化,突出基地旧址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功能,对原科技楼、图书馆、影剧院等11处代表性建筑,对爆轰试验厂、退役工程竣工纪念碑(核废料处理坑)、基地纪念碑、地下指挥中心、二分厂、上星站等一批文物价值较高的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充实和修缮。完成原子城纪念馆陈列布展改造提升等工作,使展厅文字图片更加翔实,实物更加丰富,教育主题更加突出,环境更加优美,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注重红色教育品牌建设。海北州按照“高标准规划和打造中国原子城”的总体要求和“高水平打造中国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深入发掘和研究原子城历史文化,每年选派人员走访与原子城历史相关的科研单位,挖掘基地创建创业时期的感人事迹,掌握第一手资料。举办中国原子城“两弹”研制基地精神理论研讨会、“中国原子城”精神座谈会等活动,开发《“原子人”的奋斗足迹》党校特色课堂,进一步深化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主题史料研究。原子城纪念馆积极拓展社会教育功能,自建馆以来,先后赴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深圳等地的机关单位、部队院校、企业社区和乡镇村社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达三百余场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有效扩大了原子城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

  如今,原子城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构建起以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骨架的红色教育体系,成为一处集爱国主义教育、收藏展示、神秘探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