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杭州召开2010年迎峰度冬天然气保障协调会,对2010冬季及2011春季供需形势及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部署迎峰度冬各项工作。会后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天然气稳定供应。
一、运行情况
2010年-2011年采暖季,北京市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未遭遇连续雨雪寒流和暴雪等灾害天气,截至2011年3月15日采暖季总用气量约51亿立方米,与2010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12月份北京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2.1℃,接近常年,虽然与2009年同期(-3.1℃)相比略高,但1月份稳定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气量略微增长;此外天然气使用的自然增长抵消了较高气温导致气量减少部分。
高峰日用气量5189万立方米,较去年减少约200万立方米,高峰小时流量227万立方米。主要原因是采暖季温度较高且无雨雪天气,2010-2011年度温度波动相对2009-2010年冬供期间的严冬天气平稳,高峰日出现在2010年12月31日,当日平均温度-6.2℃(去年同期为-12.5℃),且未出现持续性阶梯式降温天气,高峰日气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
二、应对措施
采暖季初,为应对特大灾害性低温天气发生的可能,保障首都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全市各相关部门与中石油采取多种措施,千人上线,2010年12月31日实现陕京三线榆林—良乡段全线贯通,具备向北京供气条件,保证本市采暖季用气安全。在市能源与运行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与中石油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配合,建立总量平衡、需求对接及联供联调的互动保障机制,加强需求侧管理,制定了天然气冬季“控量保供”的方案,每周召开气热电联调工作会,保证供热、发电、民用等系统运行安全,实现了天然气迎峰度冬的安全可靠运行,供应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