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市通过强化需求侧管理,加强日常调度,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基本保证了民用、压缩天然气(CNG)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供应,为重庆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制定预案,强化管理
每年十月份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组织相关的供气单位对全市所有工业用户进行排序。根据不同的供气缺口,制定出减、停气供气预案。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制定预案时,市经信委根据企业使用资源的产出情况分三个等级进行排序。每立方米天然气产出在10元以下的为第一等;10—20元之间的为第二等;20元以上的为第三等;在供气不足时,按一、二、三等顺序进行压减。
2、加强调度,保民生、保重点
在天然气调度方面,市经信委与供气单位一起,制定了天然气供应“三优先”原则;一是人民生活用气优先,把保证人民生活用气放在首位,在出现缺口时优先满足全市人民的生活用气需要;二是公共安全和重大活动优先,保证全市重要活动的安全供气秩序,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是经济发展和效益优先,保证有限资源向有效益、有市场、管理好的企业倾斜,优先满足重点增长企业正常用气需要。
3、限制需求,控制增长
由于近年来,川渝气田老井综合递减率达到20%以上,新气田投产效果不理想,天然气供应形势紧张,矛盾突出。为了适度控制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速度,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一是限制社会车辆改装CNG汽车,重庆市于2006年下发了限制社会车辆改装CNG汽车的通知,停止社会车辆改装;二是提高CNG终端售价,用市场手段调节CNG的过快增长;三是在夏冬CNG用气高峰时段,限制社会车辆加气,只保证出租车、公交车的用气需求;四是对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作出严格规定,新建项目使用天然气每立方米产出10元以下的,禁止使用天然气,10—20元之间的企业,用气量维持在现有水平不能增加,20元以上的企业给予尽力保证。(重庆市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