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能源保供工作专栏 > 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

陕西省2013年度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4/25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针对去冬全国天然气供需较为紧张的局面,陕西省认真按照国家“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天然气的调度、管理与协调,在中石油的大力支持和全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保障了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一、供需基本情况

20131115日至2014315日采暖期间,中石油长庆气田累计向陕西省输送天然气25亿立方米,其中靖西线系统累计供气17.9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7亿立方米,增长了16.2%;日最高销气量1788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30万立方米,增长14.8%;日均1483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35万立方米,增长18.8%

在陕西省用气高峰时段,靖西线日最高需求量达到了1850万立方米,存在供气缺口150-200万立方米,陕西省启动了《2013年冬季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对工业用户实施了减限,基本满足了全省天然气用气需求。但在20131220日至1227日期间,西安市位于城市管网末端的近100个小区、约10万户居民出现了无法点火做饭的情况,后经省政府协调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通过加大上游天然气供应量,确保了居民生活正常用气。

二、陕西省用气结构及主要特点

(一)用气结构。2013年陕西省总用气量52.5亿立方米,其中由省天然气公司靖西线系统供气32亿立方米,榆林地区用气15亿立方米,长庆自用、长庆石化和安塞LNG用气5.5亿立方米;用户用气结构为:城市燃气53.2%、加气站10.3%、工业和化肥36.5%。冬季采暖期用气占全年用气比例的47.6%,用户用气结构为:城市燃气87%,加气站8.5%,工业4.5%

(二)主要特点。天然气利用以居民用户为主。陕西省按照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确定的次序,优先发展居民用户,实施了“气化陕西”惠民工程,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了天然气覆盖,目前气化人口已达1300多万人,市级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81%,居民用气占总用气量50%以上。季节性峰谷差大。受关中和陕北冬季采暖影响,陕西省用气季节性峰谷差较大。在去冬采暖期到来时,用气量大幅提升,靖西线方向天然气日均需求量由650万立方米迅速攀升到1483万立方米。天然气供、输、用衔接较好。陕西省在天然气产业发展中,注重上游资源的落实和中游输气管道的规划建设,切实在取得气量承诺条件下发展天然气用户。目前,长输管道输配系统基本形成,省内形成“五纵两横一环”主骨架,总里程超过了2800公里。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配合长庆油田和国家长输管道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挥省发改委和长庆油田公司建立的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现有气井高负荷生产,新开发气井、集气管道、净化处理设施按期投产,消除了过境长输管道安全隐患。

二是制定有序用气方案并认真落实。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总体要求,陕西省对天然气用户逐一进行了排查,对新增用户中本年度可不投产的暂缓投产,对已有用户中的可中断供应、有替代方案的用户研究减限计划,据此完善了陕西省不同供气保障条件下今年的用气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是加快建设了一批储气调峰设施。对在建的杨凌LNG储气调峰项目和高压储气管道-关中环线,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关中环线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陕西省对不同气源的供气调配,并形成543万立方米储气能力,杨凌LNG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600万立方米储气能力。并且要求各燃气企业、大用户发挥已有86万立方米储气设施的作用,切实做好了储、供衔接调度。

四是积极与上游供气企业衔接落实气量。在对陕西省今冬需求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与中石油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并致函长庆油田分公司和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就长庆气田供气量和西气东输二线供气量进行协商,落实气源气量。

五是加快输气管道建设。按照长庆油田对陕西省气源点调整的安排,建设了靖西三线二期工程,与长庆新建的第四净化厂实现了对接,消除了管输环节的瓶颈制约。

六是做好安全生产和调度管理。对输气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和保养,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上中下游企业建立了协商机制和应急供应机制,加强重大事项沟通和用需监测分析,协调步调、采取联合行动,积极引导出租车等用户错峰用气,有效调节天然气供需平衡,维护供气秩序和社会稳定。

七是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各燃气企业向广大用户正面宣传供气形势和保障方案,让广大群众放心用气、节约用气,避免了出现恐慌情绪。同时,引导可中断和有替代方案的用户树立大局观念,在高峰期服从调度,支持迎峰度冬工作。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