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能源保供工作专栏 > 2012年天然气迎峰度冬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推动陕西省天然气产业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2/11/14
来源:运行局
[ 打印 ]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发展,推动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一五”以来,本省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3.66万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 5046亿立方米。产品产能较快增长,达到320亿立方米,新增215亿方,年均增长25%。为了切实管好用好资源、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坚持把搞好规划作为前提和基础。“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天然气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管道三十年建设规划、“气化陕西”工程规划和CNG加气站规划,将产能建设、管网布局、天然气利用、提高城市气化率等作为规划重点。到“十一五”末,产业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需求稳步提升,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3.84%;管网建设步伐加快,年输气能力949亿立方米,向省外输送天然气能力达到343亿立方米;“气化陕西”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气化人口约830万人,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随着用气规模和用气区域的不断扩大,“十二五”本省将继续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本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天然气产业再上新台阶。为此,本省相继编制了《陕西省石油、天然气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城镇燃气普及利用规划》和《陕西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规划》等,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思路,重点是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完善管输网络体系、提高城镇气化率、开拓用气市场、加强需求侧管理、解决调峰问题、强化安全保障等。

二、坚持项目带动,重点推进,全面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实施“气化陕西”是本省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调整优化本省能源结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省自建长输管网总里程2397公里,城市配网延伸1.31万公里,市级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81%,县级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40%,重点镇气化率平均达到22%,总气化人口1189万人。为了顺利推进工程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形成多气源供给格局。为了向“气化陕西”提供充足的气源保障,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沟通衔接,落实气源与接气点,形成了以中石油长庆气田为主力供气气源,西气东输二线、韩城煤层气为补充的多气源供给格局。中石油中贵联络线、中石化大牛地气田、中石化川东北气田也已基本落实,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本省供气气源。

二是加快四纵两横的长输管网主骨架建设。为加快长输管网主骨架建设,本省各级各有关方面在项目核准和建设手续办理时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一流的施工环境,确保管道按期建成投运。本省境内已建成的天然气长输管道9条共2397公里,形成了四纵两横的长输管网主骨架。目前靖西系统的输气能力为70亿立方米,日最大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2011年全省用气量达到36亿立方米,2012年预计达到47.2亿立方米

三是同步规划建设城市配网。为促进已通气区域用气量稳定增长,本省按照上、中、下游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动资源配置、管网建设、市场开发协调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本省10市1区全部实现通气,累计完成88个县(区)气化工作,占本省107个县(区)的82%,城市配网延伸1.31万公里,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用气规模和供气能力分别提高到36亿立方米和75亿立方米。全省市级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81 %,县级以上城镇气化率达到40%,乡镇气化率达到22%,累计气化人口1189万人,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四是完善应急保障配套设施。为了解决管道尚未通达地区的居民用气,本省还规划建设了延安、泾阳、汉中、商洛4座CNG加气母站,供气能力40万立方米/日,具备了对周边县(区)城市配送天然气的条件,成为了“气化陕西”重要的补充气源。另外,通过建设全省天然气调度指挥中心、陕南天然气维抢修中心、西安抢险应急器材中心和关中天然气维抢修中心,为全省天然气应急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本省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天然气利用步伐,使天然气消费在本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3.84%提高到2015年的12%,推动天然气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加速天然气勘探进度,中石油、中石化和延长集团加大已登记区块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积极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注重天然气产能建设与化工项目同步推进,积极发展天然气与煤、油、盐等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

深入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建设。围绕七纵两横一环的主骨架管输网络体系建设,新建靖西三线、关中环线、西安—安康、川陕管道、汉安线与中贵线联络线等长输管道,“十二五”新建天然气长输管线2900公里(中石油在本省境内新建管道1378公里)。到2015年末实现40%的重点镇气化,市级城市气化率达到85%,县区级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60%,重点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40%,总气化人口1500万人,占城镇人口的68%。

三是加强天然气产业的需求侧管理。天然气供需矛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省用气量增大和覆盖区域的扩大,必须加强需求侧管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障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天然气消费的季节特点,加快建设天然气调峰LNG项目和煤层气调峰项目,增强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能力,切实保障大中城市冬季用气。

四是完善调峰设施建设。按照上、中、下游共同承担调峰责任的原则,督促省内各大中城市尽快建设LNG接收装置等城市调峰设施,利用好本省现有LNG应急调峰液化站的调峰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中断的工艺用气项目,确保冬季安全平稳供气。

三、坚持真抓实干,强化措施,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

1、强化规划引领

通过产业发展、管网建设、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细致的规划,确保了本省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组织协调

气化陕西”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此成立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协调推进,在项目选线、土地征用、环境评价、财税政策、公路铁路河流穿越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3、制定扶持政策

天然气项目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目前尚未气化区县多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本省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拓展融资渠道等多种扶持政策,保证企业投资和建设的积极性,确保让更多的老百姓使用上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

4、落实国家利用政策

依据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结合“气化陕西”目标任务,在管道沿线适度安排天然气利用项目,并研究了鼓励使用天然气的相应政策。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