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几年来天然气利用基本情况
江苏省能源资源匮乏,年产原煤2300万吨,原油180万吨,天然气0.5亿立方米,95%以上的一次能源需要外部引进。根据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确领导和国家骨干资源企业全力支持下,以2004年“西气东输”气源进入江苏为重要节点,江苏省迈入管道天然气快速发展时代。几年来的发展绩效可概况为这样几点:一是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全省天然气利用规模由2005年9.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75.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2.2%。2011年增加到10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9%。今年1-9月,累计利用9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利用量跃居各省之首。二是应用领域逐步拓宽。由最初工业企业扩展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设施、燃气电厂、城市交通(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今年1-9月,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占比达到50%以上。三是利用区域逐步拓展。2010年底,全省天然气服务人口1380万人,城镇人口气化率31.4%。目前已增加到1700多万人,气化率近40%。全省13个省辖市的市区、43个县城通达管道天然气。各地尤其是苏南管网密集地区管道气源正向乡镇延伸。四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截止目前,省内已有中石油、中石化和省天然气公司投资建设的主干管道近2800公里,城市燃气管道2.8万公里。地下储气库、LNG储气站、CNG加气母站等储气调峰设施,汽车加气站、船用加气站等终端服务设施正加快规划建设。五是综合效应逐步显现。虽然目前天然气消费仅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4.5%,但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污染减排发挥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近两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调度有力,供应增加,保障了电力供应。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了“蓝天工程”的实施。按照去年实际利用105.5亿立方米,今年预计利用130亿立方米和发电用煤平均含硫0.75%计算,预计可减少S02排放3万吨和4万吨,相当于全省S02排放量的3%和4%,相当于电力行业排放量的5%和6.5%。
二、“十二五”天然气发展总体安排
根据国家“十二五”能源及天然气发展政策导向,结合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江苏省研究拟定了“十二五”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力争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达到300-330亿立方米,城镇人口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50%以上,具体工作措施体现为“四个着力”:
(一)着力开拓可用资源。坚持气源供给多元化战略,加强气源组织,拓展供应渠道。在已有“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川气东送”、冀宁联络线和如东LNG一期资源,初步形成东西南北“四方来气”,实现“内外兼顾、水陆并举”,以及苏南部分城市实现“气源双供”的基础上,协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加快推进如东LNG二期和连云港、滨海LNG接收工程前期工作,努力增加海上资源供应量。全面到位地落实省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力争2015年中石油供气260亿立方米以上,中石化供气23.8亿立方米,中海油等企业供气在实现“零”的突破基础上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坚持市场开放战略,支持和鼓励天然气经营企业充分利用天然气消费淡季增加实物储备,充分利用上海天然气交易平台竞价采购,应对旺季短缺。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管道输送能力、应急调峰能力、便捷服务能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利用基础设施。一是提升管道输气能力。在现已形成的“四横五纵”(江南两横四纵、江北两横一纵)网架基础上,以江北地区为重点,结合沿海地区LNG资源,加快推进冀宁联线复线、沿海管道等重要干线工程,配套建设次干管道和燃气电厂专用管道,形成“五横八纵”(江南两横四纵,江北三横四纵)网架,和“两片互联、片内互通”的主干管输体系。二是提升应急调峰能力。除管道增压储气外,以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LNG分销转运站、LNG储气站为重点,形成1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能力,初步建立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与管道输气能力相匹配,规模较大、多层互济的应急调峰体系。三是提升终端服务能力。服务城市用能结构调整,依托分输站、分输阀室、城市门站、城市高中压调压站规划建设一批CNG加气母站,形成160万立方米/日供应能力。服务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适应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城际客车、重型卡车、船舶用气需要,规划新增各类加气站300座,累计达到400座。
(三)着力优化用气结构。积极贯彻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在坚持民生优先、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气的前提下,切实把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污染减排、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公用服务设施用气,积极发展交通工具用气,探索发展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用气,稳步发展直供化工用气,适度发展电厂用气,努力使有限的天然气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预期2015年,城市燃气约占23%,工业燃料约占34%,燃气发电、热电联产和直供化工等约占43%。
(四)着力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试行居民阶梯气价,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城乡居民节约用气。南京、无锡、常州等7市已先后召开阶梯气价听证会,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改革方案已经形成,将择机施行。另一方面,优化用气技术装备。深入开展省内外调研,针对燃气发电负荷特征、热电联产实际用热负荷和品质需求,本着综合能效优先的原则,科学优选高效用气设备。
三、切实做好迎峰度冬保供工作
冬季即将来临,为全面做好今冬明春迎峰度冬天然气供应各项工作,前一阶段,省能源局对89家天然气经营单位、11家天然气电厂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汇总情况表明,今年11月15日到明年3月15日,天然气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如气候偏冷,导致用热及用电负荷激增,需求总量可能增加到55亿立方米左右,部分地区和部分时段的保供压力将随之加大。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坚持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全力做好迎峰度冬各项工作,确保天然气生产、存储、运输、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切实保障极端气候环境下的城乡居民用气和公共服务设施用气不减压、不中断。深入研究并有效实施供求矛盾化解措施,尽最大可能开源节流,同时更重实效地开展科学用气、节约用气宣传工作,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理解和配合;研究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部署、主动作为、科学处置,避免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将重抓以下几点,贯彻落实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精神: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召开全省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会议,传达本次会议精神,把各市县能源主管部门、各类天然气经营企业的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二是积极拓展气源。迅速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资源企业开展二次对接,按照企地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增加上游资源。协调中间供应商、终端服务商,根据有关协议、合同,加强月度计划衔接,确保稳定供给、有序供给。同时,按照“价格服从供应”的原则,加大LNG、CNG等现货资源采购力度,确保不断供。三是保障设备完好。积极指导、协助和督促天然气经营企业抓紧完成既有输储设施的新建、改造工程,持续做好设备检修保养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类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加强需求管理。按照《天然气利用政策》和“以供定用、确保民用、节约利用”的原则,督促有关企业制定和实施今冬明春供保方案,明确供保、限供、停供顺序,确定限供、停供名单和替代措施。五是强化应急保障。坚持合同储备与实物储备相结合,突出实物储备,确保冬季用气高峰到来之前实现满储。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相邻城市之间、同城企业之间互帮互助。六是重视社情民意。主动借助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主动走访用户,通报气源形势,宣传节能政策,推广节气经验,使广大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支持,形成良好氛围和社会合力,高质量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保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