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然气发展基本情况
北京市的天然气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自1997年陕甘宁天然气进京以来,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10月8日,累计使用天然气55.6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16亿立方米,消费量大幅增长的原因:除用户正常发展引起的增量外,主要为年初集中低温天气以及延长采暖(延长3天),城市用气增量接近2.8亿立方米,华能电厂的大负荷运行,电厂用气增量达2亿立方米。初步预计年用气量与年初计划相符。
从消费结构上看,随着北京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采暖和热电用气占比例逐渐增高,达到了71%;家庭(公服)用气,约24%左右;工业和CNG(压缩天然气)所占比例最低,约1-2%。
目前,天然气管网已覆盖到除延庆以外的所有北京地区,为本市436万户天然气用户提供服务;天然气管道14322公里;城市门站5座,总接收能力546万立方米/小时,可以满足高峰小时需求; 调压站668座;调压箱14500余座;北京市已出资40%与中石油在大港、华北油田地区建设了设计工作气量为30.3亿立方米的地下储气库,目前有效工作气量约20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天然气资源全部由中石油供应。下游城市燃气企业主要有四家:北京市燃气集团、北京市华油联合燃气公司、北京富华燃气公司、中油汇园燃气公司。其中市燃气集团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本市主要燃气供应企业。华油联合燃气公司主要供应亦庄开发区地区;富华燃气公司主要供应通州部分地区;中油汇园燃气公司主要经营汽车CNG业务。
二、 “十二五”期间燃气发展规划落实情况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进入能源结构快速转型期,天然气进入第二个快速发展期。按照“外增通道气源、内扩主网门站”的思路,增加外部气源通道和储气库能力,增强管网输配能力,完善市内配气系统,满足天然气快速增长需求,到2015年,形成“三种气源、六条通道、两大环线、九座门站、六种级制”的多源、多向、多级燃气供应接收体系。北京市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了推进和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长,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围绕PM2.5的监测和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压减燃煤、大力发展天然气是最主要的措施。
(二)全面拓宽应用领域和空间,天然气利用向精细化发展,应用领域以炊事、供热以及热电联产为主,逐步扩大在工业、汽车和制冷等领域的用量;应用空间由中心城和新城向乡镇和农村地区拓展。根据北京市用气特点和未来天然气利用方向,本市正在研究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指导意见和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方案,天然气利用将进一步向新领域拓展。“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规划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目前,东南热电中心已投产,西南热电中心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东北热电中心和西北热电中心均已开工,预计2013年底投产。截止2012年8月,燃气发电用气比例占28%,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2个百分点。
(三)增加气源通道和门站设施,2015年形成多气源、多通道、多方向供应格局。陕京三线榆林—良乡段已经建成投产,市内良乡—西沙屯段也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年底全线建成通气;大唐煤制气市内古北口—高丽营段已经开工建设;唐山LNG工程接收码头正在建设中储罐已安装完成;陕京四线工程已取得国家发改委、内蒙古发改委、天津市发改委及北京市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核准前期手续正在办理中。随着外围气源通道的规划建设,2012年北京市新建城市接收门站1座,分别为西沙屯门站和西集门站,西沙屯门站预计今冬投产。
(四)增强城市管网输配能力。2012年底,新建西沙屯门站的投产,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多年来北京市“南气北调”的供应局面,优化管网工况;除西六环外,北京市城市管网已实现六环路管网成环的目标,
(五)新城重点乡镇燃气管线建设。延庆地区燃气管线建设随陕京四线的建设同步实施,10个远郊区县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气。
三、 今冬采暖季供需形势分析
随着北京市转型清洁能源步伐加快,今年底西南热电中心将竣工投产,1200蒸吨燃煤锅炉房完成改造任务,随着各项压减燃煤任务的落实,今冬预计新增天然气供热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天然气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初步预测,今冬明春北京市用气比上一采暖季增加8亿立方米,采暖和发电约占采暖季总量的84%,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量负荷主要是新增锅炉供热用气需求约2.7亿立方米、西南热电中心约2亿立方米、东南热电中心约1亿立方米,其它电厂新增1.2亿立方米。
四、 采取的措施
(一) 多举措全面推进节能、节气工作。
一抓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分户热计量、老旧供热管网、锅炉房供热系统等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燃气利用效率。北京今年起开始对全市老旧小区开展节能综合改造工程,到年底将完成150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任务。二抓限量控制,抑制不合理用气需求,结合用户特点,制定限量措施,譬如燃气IC卡每次最高只能购买150立方米天然气,并且只有当燃气表中的燃气使用到一定限额后,才能将新购天然气数值充入燃气卡中。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舆论宣传,推行“低保高控”,控制商场等公共建筑室温不超标,节假日和休息日期间低温运行,促进节约用气。
(二) 建立联调联供协调机制,制定各类应急预案。
一是建立健全“热电气”联调联供会商机制,统筹安排供气、供热、供电计划,协调解决运行调度重大问题,促进城市能源安全运行和高效利用。二是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北京市冬季天然气控量保供预案》,《北京市燃气供应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北京市大型燃气用户应急预案》等,遇到任何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确保天然气安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