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河北开发区,如何提升能级

发布时间:2022/07/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 打印 ]

  开发区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经济布局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发区的能级和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能级和水平越高,对这个地方的经济拉动作用就越大。

  6月27日上午,作为廊洽会重点活动之一,河北省开发区创新发展提升能级高端会议在线上举行。此次会议围绕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多角度、多层次分享了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研判新形势,拓宽新视野,为河北开发区全面提升能级水平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全省154家省级以上经开区所在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领导班子成员及80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商务系统及部分重点经开区负责同志,共计1200余人在分会场线上参会。

  推进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今年是河北省项目建设年。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项目建设主阵地,开发区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作用重大。

  应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而与区域空间战略相耦合,加快做大做强做优河北产业生态。中国国际知识发展中心副主任魏际刚在会上做了《对新时期打造产业生态的思考》主旨发言。

  他认为,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河北各开发区应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抓具体项目,抓好项目储备,建好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尽快从规划图实景图。其中,在项目招引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是关键一环。

  产业集聚发展要注重因地制宜,各有侧重。魏际刚表示,不同的开发区有不同的定位和使命,集聚传统产业的开发区要立足于改造升级相关产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区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引,有重大战略布局的开发区要竭力建立市场要素集聚平台,并在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突破。

  产业集聚发展,有赖于园区内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有效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成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行动中,河北经开区在加快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方面不断拓宽思路。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将围绕实施强链、建链、延链、补链,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石家庄、廊坊等经开区依托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主导优势产业,保定、沧州经开区等重点围绕成车配套、整机组装、关键设备等优势产业精准对接项目。通过上发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如今,开发区依靠大量要素和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开发区面临的新课题。

  中科院科技咨询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胜光在专题报告中提出,当前,开发区在创新系统构建上,普遍存在科技研发力量薄弱和创新赋能能力低的现状。应以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产业创新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是集研发、转化、孵化、服务为一体的混成组织。新型研发机构一端连接前瞻技术,另一端连接应用市场。有赖于科技研发、财政资金、市场化运行、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了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成为协同创新的大平台。

  王胜光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地上报了2140家新型研发机构,河北省上报的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07家。下一步,开发区应利用好、发展好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组织,推动建设高标准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河北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完善硬设施、提升软环境上下功夫,从改革和开放两方面发力,共同推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魏际刚表示,各开发区应建立联通内外的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导入全球各种高端要素的开放环境,通过一站式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等。就河北而言,还要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在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上有所作为。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