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金轩评论

美国芯片药品等领域关税严重影响全球科技交流发展 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

发布时间:2025/05/09
来源:政研室
[ 打印 ]

  近年来,以芯片与药品为代表的高新科技领域,正成为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与科技霸权的重要战场。4月14日,美国政府再次操弄“国家安全”话术,悍然对医药与半导体产品进口发起贸易调查,毫无掩饰地为加征关税铺设舆论与法律通道。科技不应沦为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应被强权操控为维系霸权的武器手段。任何执意将科技体系“阵营化”“武器化”“政治化”的行为,都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基础,撕裂国际合作的基本共识,将本应服务全人类的技术力量引向封闭、对抗与分裂,最终只会走向自我孤立与战略失败。

  挥舞“关税大棒”强行打断全球科技供应链,破坏互利共赢格局。美方出于维护自身科技垄断的私利,强推产能回流本土,严重背离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逻辑,正在将全球科技供应链拖入碎片化、低效化的泥沼之中。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全球约75%的芯片制造能力集中于东亚,其中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产能更是100%掌握在中国台湾(92%)与韩国(8%)手中。若美国一意孤行推动本地化替代,全球将为此付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额外前期投入。医疗领域亦难幸免,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直言,重建美国本土生产线不仅需时5至10年,更将带来每厂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负担。

  挥舞“关税大棒”抬高国际科技合作门槛,冲击开放共享环境。美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高新技术领域,筑起“脱钩断链”的制度壁垒,迫使各国在技术交流、标准制定中被动“选边站队”遏制全球科技进步动力,严重限制全球科研资源的自由流动,削弱国际联合攻关的能力,将全球创新生态推向封闭、内耗与分裂的危险边缘。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仅2024年美方就密集出台30余项实质性打压举措,通过与相关国家组建多边同盟,实施“精准脱钩”,将原本高度一体化的国际技术交流环境撕裂为对立阵营。

  挥舞“关税大棒”遏制全球科技进步动力,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美方粗暴干预科技发展,动摇全球创新根基,阻碍癌症攻关、气候治理、智慧医疗与基础算力等领域科技进步,使得数以亿计民众本可提前享有的健康、环境与发展权利被剥夺,全球社会整体福祉因此遭受实质性损失。据美国非党派机构评估,25%的药品关税将推高药价约15%,使得2024年人均4200美元的药费支出增加近600美元。即使这部分成本未完全由家庭承担,也将通过保费上调与共付额增加等形式,以更隐蔽、更沉重的方式转嫁给广大消费者。

  历史表明,以关税干预合作终将陷入自我削弱的恶性循环。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为垄断纺织与机械制造技术,对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出口关税,结果反促使他国加速自主研发,最终动摇其全球技术主导地位。1980年代,美国对日本半导体施加高关税与配额限制,短期内缓解国内产业压力,然而未能根本提升竞争力,至上世纪90年代最终被迫让出技术领先位置。今天,美国政府重拾高关税保护主义,试图以行政手段重构科技产业格局,极可能重蹈历史覆辙,其结果也必定失败。美国政府亟需回归理性轨道,以开放合作取代封闭打压,以公平竞争重塑全球科技共赢格局。

 

 往期回顾

  · 单边关税措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大幅攀升

  · 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充分暴露美式霸权的粗暴和虚伪

  ·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是美国人民的“悲歌”

  · 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失衡问题

  · 团结国际正义力量 共同坚决反对美国贸易霸凌

  ·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践踏

  · 美国以“对等关税”促制造业回流只能是黄粱一梦

  · 高通胀低增长趋势再起 美国正自食“对等关税”苦果

  · 美国“对等关税”违背经济学基本规律必将被规律反噬

  · “奉陪到底”背后的国际道义

  · 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美国“对等关税”加大滞胀风险 其经济运行将面临失序

  · 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必将害人害己

  · 芬太尼问题政治化无益于解决美国“芬太尼之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