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经典案例

虎腾豹跃绿水青山 民生改善金山银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发布时间:2022/07/29
来源:基础司
[ 打印 ]

  2021年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宣布了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名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赫然在列。作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从建设伊始就肩负着保护以东北虎、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中贡献了国家公园生态多样性样板。

  一、基本情况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下简称“虎豹公园”)地处我国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珲春—汪清—东宁—绥阳)区域,东起吉林省珲春林业局青龙台林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至吉林省大兴沟林业局岭东林场,南至吉林省珲春林业局敬信林场,北至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林场,地理坐标为北纬42°38′45′′~44°18′36′′,东经129°05′01′′~131°18′52′′,总面积140.65万公顷。行政区域涉及吉林省珲春、汪清、图们3个县(市)的17个乡镇,黑龙江省东宁、穆棱、宁安3个县(市)的9个乡镇。其中吉林省涉及面积95.57万公顷,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67.9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整治与保护并重,生态和谐向好

  一是制定《关于组织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延边州区域2021年秋季严厉打击乱捕乱猎行为暨清山清套专项行动的通知》,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农林交错地块清理力度,联合森林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对农贸集市、花鸟鱼市等重点地区的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乱捕乱猎、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累计清理657次,出动人员12541人次、车辆1335车次,清理猎套、猎夹41个。同时发布禁牧公告,开展清除围栏行动。

  二是结合汪清县松材线虫病疫情点距虎豹公园仅15~20km的实际情况,迅速研究制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延边州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防治工作方案》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延边州松材线虫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好虎豹公园延边州区域内突发松材线虫疫情预防和除治工作。

  三是围绕国防和虎豹跨境通道问题召开专题会商会议,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推进各单位在《林、科、军、警、民珲春东北虎豹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上报《关于剪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部分中俄方向边境铁丝网的请示》并获吉林省边防委批复,共计建设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出入口290个。

  四是妥善处理虎伤人和受困东北豹救护等突发事件,抓好防范人虎互伤工作,组织开展“人虎互伤”风险评估,印发《关于加强防范人虎互伤事件发生的通知》,研究制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延边州区域野生动物突发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意见(试行)》,开展虎豹安全培训54次,参加人数3100余人次,增设预警牌1736个,最大限度降低“人虎冲突”等导致的群众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建设与转型并进,民生改善向上

  一是理清转型思路。根据上位政策和延边州在生态强省建设方面战略部署,围绕虎豹公园范围产业转型发展组建专题调研组,多次赴珲春市、汪清县及州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制定出台《关于推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产业转型的实施意见(试行)》,指导珲春市、汪清县依据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公园范围内产业转型发展思路,明细重点任务,夯实保障措施。

  二是明确转型方案。配合国家林草局公园办、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于2021年6月23日在珲春市召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民生会商会,分别在珲春市、汪清县组织原住居民参加替代生计培训,组织民生项目专题座谈会,在和龙市召开黄牛养殖经营模式研讨现场会。联合珲春市、汪清县和有关森工企业全面开展园区内黄牛养殖调研摸底工作(2021年7月本底调查数据70466头),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关于推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黄牛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在2025年底前黄牛全部下山的目标,拓宽黄牛下山渠道、提出新的运营模式和工作路径,珲春市、汪清县均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两县市正建设和已规划选址集中养殖点共15个。

  三是推行转型措施。谋划储备24个公园建设项目,上报国家林草局3个重点项目建议书。印发《关于规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项目管理的通知》,推进合规项目审批建设。形成《关于优化珲春市、汪清县考核指导体系的研究报告》,据此优化《2021年度延边州县(市)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将原考核体系中涉及GDP的内容转向考核地方政府履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进虎豹公园建设等实际内容。配合国家林草局制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支持珲春市、汪清县、东宁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导珲春市、汪清县制定行动方案。

  四是加快转型步伐。选择珲春市5个村作为抵边示范村屯,按照乡村振兴“千村示范”标准,以村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帮助抵边村屯修缮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贯彻落实《关于破解边境地区“三化”问题的工作方案》和《延边州“三化”扶持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延边州安排资金专门扶持“三化”产业发展。

  (三)补偿与保险并行,惠及群众向多

  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园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东北虎、豹及其他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为充分保障虎豹、公园区域内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缓解野生动物保护和林区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积极谋划和推进野生动物造成损失、损害补偿工作,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开展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专题调调研,形成书面报告;形成《延边州珲春市、汪清县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指导意见》。同时,与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开展合作,使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实现“双保险”。从2020年1月1日起,实现全域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赔付100%,并计划于2022年全面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机制。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强化农业保险对虎豹公园区域内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和野外巡护人员伤害赔偿的支撑,共同开展保险产品创新、技术与服务模式创新,推出涵盖人身损害、家畜家禽损失、农作物损害、经济作物损害及造成损害的野生动物种类的专属产品。同时,开通三日、七日、十日快速理赔通道,并开辟重点客户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加快赔案处理速度。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近日在吉林省汪清县举行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保险签约仪式,虎豹局汪清县局完成发放补偿金额70万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首批发放2020—2021年度国家政府性补偿资金共计710万元,惠及虎豹公园区域内2万多群众。

  (四)宣传与教育并举,氛围营造向浓

  制定印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延边州宣传工作方案》,开展宣传素材征集活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扩大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普及。积极配合国家、省、州30余家媒体机构开展新闻采访及宣传素材收集工作,不断扩大公园影响力。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珲春首届国际东北虎豹节和首届“吉林生态日”宣传周暨“走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东北虎豹的保护意识,积极打造东北虎豹文化名片。

  三、重要启示

  (一)生态保护是公园建设的源动力。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价值和生物学意义巨大。必须坚决履行好公园范围内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属地责任,推进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和虎豹保护,持续开展清山清套行动,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应急救护体系,加强边境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保障虎豹种群及栖息地安全。

  (二)和谐共生是公园发展的能动力。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有效恢复和保护稳定的东北虎豹野生种群,并保护生态系统内的其他珍稀物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必须持续推动黄牛转型发展等公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导向,加强地方项目库建设,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科学谋划包装入口社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搭建公园与地方融合发展平台,探索公园区域城镇、乡村、林场协调发展新模式。

  (三)民生改善是公园价值体现的持久力。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创新之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落实《优化珲春市、汪清县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两县市从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化塑造、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全方位与虎豹公园建设相融合。要推动绿色富民产业,鼓励和支持公园驿站建设、发展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森林产品等,打好“生态牌”“虎豹牌”,制定生态产品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公园品牌标识的林农特产品管理,构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促进园区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