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位于秦岭东南麓,陕鄂豫三省八县结合部,总人口24.6万,总面积230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7.1%,拥有陕南唯一一家5A级景区金丝峡。1961年以张淑珍为代表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于1970年在引种成功,将茶叶栽培由南向北推移了三百多公里。目前,商南县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素有北纬33°茶的美誉。
一、背景情况
商南县是南水北调饮用水源最上游区域,承担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为保证丹江饮用水源安全,商南县把生态立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立足建设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环境一流的商洛市“后花园”,持续推进生态保护,连续4年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同时,全县围绕生态保护这一核心,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得商南茶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思路,茶旅、茶养、茶文、茶体实现融合发展,“生态茶文旅”得到深度融合,茶生态品牌价值不断凸显,商南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百强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监控管理。实施全方位保护、全流域治理、全链条监管。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落实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作,省级生态建设强县成果持续巩固提升。通过“关、停、并、转、治”等手段,开展全流域治理,扎实推动重点行业整治,关停小选矿企业11家、小砖窑14家和小于30万吨的水泥立窑生产线2条,依法关闭5个废水超标企业,2017年完成对丹江流域畜禽养殖户全部关停,实施丹江流域五年综合治理,确保丹江水质安全。健全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秦岭生态网格员252人,同时以数字化监控平台为载体,组建水上、林间、乡村监管体系。
(二)推动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现有的25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商南县不断壮大茶产业,发展茶经济,弘扬茶文化,全力推进茶旅、茶养、茶文、茶体融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动、茶人主业、社会参与,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共融共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外地大公司,鼓励个体工商户、返乡农民投身茶产业,形成金丝茶业等8家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大户6200家,建设初制加工厂200余个。实施“百店千点”计划,分别在北京、西安、石家庄等大城市新建专营店30余个,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设海外实体店2个。支持茶企、合作社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支持在“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建立了线上线下立体多元化市场销售体系。
(三)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计划,全县建成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8处,年交易额在100万元的农业电商企业达28家,农产品电商交易额预计达到3300万元。茶叶加工基本完成了从手工业作坊向工厂化生产的转变,基本实现了清洁化、机械化加工,并逐步向连续化、智能化流水线加工发展;对新建的高品质茶苗育圃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实行智慧茶园管理,探索建立智慧化种植生产管理体系,茶叶生产更加“绿色”,产品品质和安全性不断提升。实行“认养型”定制化茶产品供给策略,在茶园开通采茶、制茶和茶艺表演网络直播,对外公开商南茶园生态环境和加工流程,吸引消费者或经销商对茶园分区“认养”私人订制,并成为各片区“园主”,为零售消费者和经销商制定阶梯式“园主价”和其它增值服务。
(四)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借助“22°商洛、北纬33°商南茶”,全力打造“金丝泉茗”商南茶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并发布“金丝泉茗”区域公共品牌,编制《金丝泉茗标准综合体》等体系标准,形成商南茶“拳头”效应,连续多年在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和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商南鹿茗”区域公共品牌在央视14个频道不同时段集中展示和滚动播出,“品商南茶、游金丝峡”已经真正成为商南响亮的名片,“商南茶”品牌价值达4.44亿元以上。
(五)做好山水文章彰显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借助“天然氧吧”生态优势,造就了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且富含锌硒”的特点,迅速获得消费者的放心和喜爱。商南县积极引进和推广陕茶1号、龙井43、安吉白茶、金牡丹、中黄二号等良种茶苗3000万株,优质茶种20万斤,每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000亩以上,建成了富水茶海公园万亩无性茶园等3个万亩茶叶基地,茶叶品种不断优化,茶叶品种种类更加齐全。
三、取得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通过对水、大气、土壤综合治理,商南县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完成造林绿化29.3万亩,义务植树76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7.1%,“一江四路五河”实现村庄林荫化、渠道林带化、水岸景观化;治理水土流失510.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丹江、县河、富水河、清油河、滔河5大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国家功能区划标准,丹江出陕断面水质连续6年均保持在国家Ⅱ类水环境标准。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逐渐显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打通了商南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以茶产业为基,共建茶园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6万亩,可采摘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有机认证茶园3.2万亩,年产茶叶8000吨,产值达12亿元,带动8900户2.4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文旅产业为根,持续发挥“商南茶”“金丝峡”双品牌效应,商南成功入选2020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特色产业为辅,大力发展茶、菌、果等特色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个,富水、试马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