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 专家观点

有的放矢 精准施策 全面提升烧碱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发布时间:2022/03/23
来源:产业司
[ 打印 ]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解读之九

有的放矢 精准施策

全面提升烧碱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1年版》(简称《实施指南》)。文件立足于指导烧碱企业科学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量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安排,梳理提出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为推动行业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导和实施依据。

  一、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实施指南》根据国内烧碱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技术进展和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概括介绍了烧碱行业能效水平总体情况,以及行业节能用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烧碱生产全部采用离子膜法电解工艺,近年来通过电解槽膜极距节能改造和升级换代,整体装备水平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部分行业领跑者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施改造升级,提升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使企业能效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节能减碳引领示范作用。

  也要看到,仍有约25%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要着力引导这些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在过渡期内要应提尽提达到基准水平,力争达到标杆水平。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上、标杆水平以下的烧碱企业对照标杆水平、标杆企业实施挖潜增效降低能耗,在规定期限内向标杆水平靠拢。

  二、方向明晰重点突出

  (一)强化标杆引领。

  通过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培育标杆示范企业。氯碱生产过程中,会同时产生烧碱、氯气和氢气3种产品在碳中和碳达峰要求下,通过下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将氢气转变为氢能,构建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对推动全行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储氢燃料电池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我国氯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建成世界首套2MW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直供烧碱电解工序,可使烧碱电耗减少25%。烧碱蒸发和固碱加工环节也是用能较大环节,通过优化改进蒸发工艺、用能替代和能量回收,加强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可进一步促进烧碱节能降碳。

  (二)推动改造升级。

  实施指南》对烧碱行业绿色技术工艺、资源优化利用、余热余压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明确了进一步推动烧碱行业节能低碳发展方向。

  一是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技术改造或装备升级换代。离子膜电解槽节能技术改造是指普通离子膜电解槽通过减小阴阳极间距,降低槽电压,达到节能降耗目的。该技术主要以膜极距(零极距)离子膜电解工艺为主,已在行业推广运行多年,与普通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相比,生产1吨烧碱可节电70-100

  二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蒸发环节的技术装备改造升级。积极推广三效逆流蒸发等行业主流蒸发技术,逐步推广四效逆流蒸发技术,推动蒸发固碱加工整体优化提升,加强用能替代和能量回收。

  三是加强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加快合成炉副产中压蒸汽技术应用,减少企业外购或自产蒸汽。

  推动生产企业细化运行管理控制指标,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合理监控电解槽电压运行趋势,缩短电解槽核心部件更新时间,降低生产能耗。

  三、目标明确有序推进

  实施指南》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烧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能效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作实施过程中,引导企业深刻认识推动烧碱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充分考虑各企业能效水平差距较大实际情况,细化工作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积极稳妥有序推动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张鑫)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