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解读之八
推动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
全面提升电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电石是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是生产聚氯乙烯、1,4-丁二醇、醋酸乙烯、氰氨化钙、氯丁橡胶等产品的关键原料。电石行业对电力、炭材、石灰石等能源和资源产品依赖性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是化工行业节能降碳的工作重点。为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推动电石行业做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近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等单位编制了《电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1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一、《实施指南》对电石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
电石生产过程的能耗主要为炭材(焦炭、兰炭等)消耗和电力消耗。结合我国电石生产实际及行业发展趋势,《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确定的电石单位产品能效标杆水平为805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940千克标准煤/吨。据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石产能为4000万吨,其中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为133万吨,占总产能的3.3%;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1000万吨,占总产能的25%;其余产能能效水平处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
《实施指南》指出,当前电石行业用能工作主要存在炭材使用量较大、电石炉电耗偏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余热利用不足等问题,全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空间较大。《实施指南》要求,通过改造升级,到2025年电石领域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基本清零,大幅增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二、《实施指南》为电石行业改造升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目前,国内电石生产均采用电冶炼工艺。为降低电石单位产品工艺电耗和综合能耗,推动电石生产工艺路线多元化,《实施指南》提出加强氧热法、电磁法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适时建设中试及工业化装置。同时要加强电石显热回收及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降低综合能耗。
二是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提出,要促进热解球团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降低电石单位产品的工艺电耗和综合能耗。推进电石炉采用高效保温材料,有效减少电石炉体热损失,降低电炉电耗。
三是提升炉气等资源的利用水平。电石炉气富含一氧化碳,是优质的化工原料,但目前主要作为石灰窑燃料直接燃烧使用。《实施指南》提出,要推动电石炉气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采用生物发酵法制乙醇,化学合成法制乙二醇、二甲醚、甲醇等技术手段,推动电石炉气作为化工原料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是加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实施指南》指出,要推广先进余热回收技术,利用热管技术回收电石炉气余热用于发电等用途,提高余热利用水平。加强石灰窑废气余热、电石炉净化灰的回收利用,作为炭材烘干装置的补充热源等用途,降低电石生产全流程的能源消耗。
五是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实施指南》要求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淘汰内燃式电石炉,引导长期停产的无效电石产能主动退出。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节能改造达到基准值以上的生产装置,要加快淘汰退出。
总体上看,《实施指南》为电石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电石行业节能降碳管理工作和投融资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提升我国电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杨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