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 典型推广

天津经开区创新低碳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中国化工报
[ 打印 ]

  30多年来,天津经开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走绿色、创新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开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产业链共生互补

  近日落户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河北诚信集团年产3万吨甘氨酸项目,将利用南港工业区年产120万吨乙烯项目生产丙烯腈的副产品氢氰酸作为原料生产甘氨酸产品。南港工业区投促办主任王义珠表示,项目投产后,河北诚信甘氨酸项目将与中石化乙烯项目真正实现“隔墙互供”。同样于近期落地的恒河碳五碳九综合利用新材料项目建成后,也将以中石化南港工业区的碳五碳九为原料生产特种树脂等多种新材料产品,达产后年营收预计达到56亿元。

  在《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工作方案》《天津南港工业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高起点规划的引领下,作为天津市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承载地,天津南港工业区正在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链”上项目布局于此,产业持续向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跃升发展。南港工业区已谋划形成了众多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促进园区内企业间原料不出区、产品上下游隔墙互供、产业链共生互补,形成了企业间抱团、耦合、循环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一条“吃干榨净”的绿色石化产业链。

  二、绿色产业格局加快构建

  天津经开区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培育和促进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升级低碳化发展,新兴产业聚集促进低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有支撑的绿色产业格局。

  备受瞩目的中圣冷能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将于今年初启动建设。据介绍,中石化LNG项目和北燃LNG项目全部投产后产生冷量约1300吨/时。目前这两个项目产生的冷能被直接排入大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圣冷能综合利用项目投用后,将回收冷能进行综合利用,项目全部投用后可利用冷量700吨/时,预计年节约标准煤3.7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0.1万吨。天津经开区相关人士表示,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世界级冷能梯级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经开区绿色产业的又一标杆。

  近十余年来,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为基础,天津经开区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的互动、互补、融合、协同、嵌入式发展模式,形成了有规模、有重点、有特色、有支撑的绿色产业格局。

  三、绿色制造集聚效应初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天津经开区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等工作为抓手,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绿色升级。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天津市绿色工厂55家,初步实现了区域绿色制造集聚示范效应,促进了产业向低碳化发展。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循环化改造、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目前天津经开区土地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多数资源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开发区处于领先地位。

  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等等,十余个国家级绿色品牌是天津经开区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前行获得的一个个勋章,激励着经开区探索新路径,融汇新动能,构筑起绿色发展的新未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