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 典型案例

以苏州“运河十景”建设为引领 统筹推进区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江苏省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合理利用为原则,把苏州“运河十景”建设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价值弘扬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党委高位协调推进。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苏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昆林同志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亲自研究谋划、部署推进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去年12月以来,《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并发布,“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 “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和“平望·四河汇集”十大主体工程项目和六大配套工程项目建设(或提升)正式启动,同步还开展了系列运河品牌宣推活动。

  二是建立良好工作机制。年初,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列入2021年市委十二项重点工作,同步建立了“市领导调度、牵头单位主办、参与单位协办、督办单位跟踪”的工作机制。2月,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工作季度推进表,明确把51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建设主体单位。3月,“吴门望亭”、“浒墅关”古镇开发、“横塘驿站”(胥江小岛)、宝带桥-澹台湖景区改造提升、“平望·四河汇集”、盘门城墙东段修复工程等6个“运河十景”主体项目上报纳入全省“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度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库(总投资额达74.8亿元)。

  三是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苏州“运河十景”现有点位均与大运河文化密切相关,各类项目建设始终以保护为第一目的。截至目前,十个主体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吴门望亭”项目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浒墅关”古镇项目将于4月初举办开工仪式。“枫桥夜泊”特色船舫民宿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平江古巷”一期项目征收和二期居民搬迁按计划进行,中张家巷29号完成移交运营。“虎丘塔”影园本体建设正在进行工程扫尾。“横塘驿站”(胥江小岛)举办设计竞赛,形成优化设计稿,同步推进地块上市前期工作。“宝带桥”北桥埠修缮及石塔抢险加固工程已于三月中旬开工,宝带桥·澹台湖公园建设提升项目、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初稿。“平望·四河汇集”文物保护修缮、环境整治提升、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同时,苏州也着手推进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一丝厂演艺项目等“运河十景”核心区域文旅项目建设,逐步打造苏州“运河十景”特色文化产业带。

  四是深入开展文化挖掘和宣传推介。去年以来,全市广泛组织开展“运河十景”文化挖掘研究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调研苏州“运河十景”建设,牵头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将在年内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在苏高校、各类地方智库也纷纷加强运河文化研究,《苏州大运河史》、《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和主题普及绘本即将出版。运河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成果不断,由苏州歌舞剧院创排的主题舞剧《河》正在全国保利剧院巡演。今年,苏州还将举办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通过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互动联动、主题论坛、配套项目、成果发布等形式宣推苏州“运河十景”。同时,举办“运河十景”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石湖串月”、平江晒书节、冬至大如年、非遗集市等运河主题民俗活动,进一步扩大“运河十景”影响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