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大运河天津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天津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大运河碍航设施和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分析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编制完成《大运河天津段河道水系规划》,主要包括改善河道水系资源条件、完善防洪排涝保障、促进岸线保护和服务提升、推进绿色航运发展等内容。
规划范围为天津市境内大运河干流段,以河西务木厂村附近的木厂闸作为本次规划的起点,终点为南运河九宣闸,共计182.6千米,总用地面积381.5平方千米。大运河主要包括北运河88.6千米,南运河88.5千米,海河2千米,子牙河3.5千米。
大运河天津元宝岛段规划立足南运河和北运河现状,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岸线保护与利用、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为重点。规划目标从2025年到2050年。2025年,预期大运河天津段基本实现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因地制宜实现分时、分段、分区域旅游通航,防洪、排涝达标建设基本完成,大运河水利水运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力争实现以满足观光旅游为主的局部通航。到2035年,大运河天津段实现正常来水年份全线通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已通航河段航运效能有效提升。到2050年,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保障水安全,一条包容开放、俯仰古今、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河道水系畅通,河湖安澜有序,清水长流、水景交融,“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
大运河天津段河道水系规划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应当立足战略长远要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国家战略要求,规划的编制需立足战略要求,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同时要兼顾服务天津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注重内河通航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构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大运河天津段河道水资源相对受限,而绿色航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利用、治理与管控的关系,协调好防洪、排涝、灌溉、通航、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等各项功能,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和先进水文化,满足沿线群众对“幸福运河”的热切期盼。三是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海河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合理配置生态、农业、通航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基本前提,需要正确处理好内河生态、农业、通航的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发展关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注重效益。四是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大运河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涉水事务管理改革,构建与大运河保护和利用适应的一体化管理机制、联防联控机制、投融资机制、工程管护机制等,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加强运行管护和岸线管理,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