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国家文化公园

河北省:打造永济水镇,带动馆陶县产业升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典型案例(三)

发布时间:2022/10/27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大运河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段不仅是馆陶人民的“母亲河”,还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馆陶段在东汉、三国、隋唐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2000年间,大运河馆陶段曾经六易其名,即汉代称白沟、隋唐时称永济渠、宋代通称御河、明清时期称卫河、民国称卫运河、现名漳卫运河,但河道走向基本清晰。“因河而兴”的馆陶自从汉初置县,至今2000多年来县名也一直未变,是中国置县最早的古县之一。

  卫运河原是古老大运河的一段,是我国主要的内河航道之一,是馆陶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馆陶与山东冠县、临清市的边界河。卫运河馆陶段始于汉,盛于唐宋,衰于元,复于明清,失修于民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不但延续了大运河的文脉,也传承了大运河的文明。馆陶县永济水镇,位于永济河县城段西侧,规划占地9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水镇依托优越的地理、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水系、独特的历史文化,布局建设历史古建区、陶艺制作体验区等,再现历史上馆陶繁华的漕运场景。水镇按5A级景区标准打造,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游客5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

  永济水镇是运河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充分融合。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护中国古代丰富文化的历史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凝聚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利、科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庞大信息,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千百年来,在运河(馆陶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形成了运河沿线著名的“陶山八景”等人文景观。

  永济水镇紧紧围绕大运河这一主题进行建设运营,一是高度重视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用发展、创新的理念,按照自然元素、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三位一体”的要求,在空间设计上涵盖各种景点、游乐设施、文化古街等,且多采用船文化的形式,通过各种特色造型、细节体现运河文化,统一构造特色文化旅游区。二是统筹兼顾,打造运河文化保护、展示与再开发的综合性平台。水镇统筹推进运河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文物遗产挖掘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等工作,依托公主湖公园,在永济河西畔联合打造一个以运河、公主、船文化为主题,集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水镇。水建设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戏曲、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演绎历史上的名人名家逸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永济水镇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成为整合文化资源和推动产业融合升级的重要载体。水镇建设与大运河文化相结合,与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相结合,通盘考虑,整合打造“永济河文化风景带”特色品牌,带动大运河文化带馆陶段旅游发展。二是促进大运河馆陶段产业融合和结构升级。馆陶县依托永济水镇,按照“稳粮增产、强蔬提质、兴牧促效”的思路,大力发展“一黑一黄一白”多彩农业产业,稳步推进黑小麦、黄瓜、黄秋葵种植,实施禽蛋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引进培育新型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力争新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