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红山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准。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红山文化与农业有关遗存的发现,提供了东北地区史前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证据。红山文化彩陶的发现,提供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的线索;红山文化的“坛、庙、冢”等遗迹反映出西辽河流域文明化的进程及其特点;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底蕴深厚,存在着共同的信仰基础,红山文化的圆形祭坛的形制和结构是我国同类遗存中年代最早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祭祀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各级政府投资444万元,完成了魏家窝铺遗址600平方米的临时保护展示棚建设;铺设了306国道到魏家窝铺遗址公路,使遗址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争取上级资金895万元,实施了红山遗址群安防工程,人防与技防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文物的安全性。完成了红山文化遗址群标志碑、遗址界碑的设立和围封保护工作。目前,围绕红山文化遗址保护,赤峰市正在积极谋划相关项目,全面提升红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图为红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