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国夏商时期一个独特的区域文明,广泛吸收了周边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从而呈现出瑰丽独特的文化特征。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见证了中华大地各区域文明早期的交流互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发现、发掘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等一系列遗址和墓葬,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古代蜀人的历史遗存,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识。三星堆遗址的主体文化堆积延续时间很长,文化堆积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宝墩文化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晚期蜀文化,历经逾两千年。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以神树、神坛、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具)为代表的青铜器,在东方青铜文明中前所未见;以金杖、金面具、金面罩为代表的金器所展现出的辉煌的黄金工艺,在东方农耕文明中极为独特;种类和形制都十分丰富的玉器,在中国青铜文明中十分突出;数量惊人的象牙、海贝集中埋藏的现象,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都十分罕见。
四川省广汉市坚持以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动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效益的最大发挥。按照《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示范区规划为“一江两岸三镇”,即三星堆遗址周边的湔江及其两岸,以及三星堆镇、高坪镇、南丰镇全域,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包括2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136平方公里的辐射区。示范区目标是把三星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典型范例、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图为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