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国家文化公园

传承发展 科学规划 打造特色运河文化带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大运河见证着聊城的历史,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聊城市着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对运河进行保护开发,打造聊城特色的运河文化带。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挖掘运河文化价值

聊城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运河流阳谷、东昌府区、临清三个县市区,积累了存量可观且特色鲜明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45项,市级261项,依托《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近年来,当地文旅部门着力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收集,挖掘运河文化价值。

通过组织非遗秀,非遗展示,像木板年画、东昌葫芦等产品化的非遗也得到了展示,文旅部门还帮助这些非遗传承人建立工作室,进行创新培训,搭建电商平台,以片花、刻花为主的传统葫芦,如今融入烙画、浮雕等现代技艺,更受欢迎。

非遗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得到发展,运河在其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历程中,还凝练而生诸多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等,伴随大运河聊城段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产生诸多文物遗存,成为鲜明的运河文化印记。

凸显大运河文化印记,加快运河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如今,聊城市正统筹山陕会馆,大小礼拜寺街,宋代铁塔等文物遗存,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核心展示园。推进京杭运河聊城段生态水系建设样板段工程、临清中州古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等一批运河建设项目,目前样板段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为了凸显大运河文化,聊城市还建设了京杭运河古船闸遗址,以滨水码头四河头闸头公园为主题。下一步,聊城市将按照国家规划,推进聊城其他运河段的建设,打造聊城特色的运河文化带。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