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扩大有效益投资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为重要抓手,给投资增长蓄势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近年来,广东省持续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谋划储备的项目质量和成熟度显著提升,目前已衔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各类专项规划,将438个总投资约5.7万亿元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
一、立足五个围绕,善作善成谋划储备项目
遵循项目谋划推进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注重从五个维度谋划储备项目,形成从认识到行动的闭环,切实提高项目质量,为扩大有效投资奠定基础。
一是围绕战略谋项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聚焦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一点两地”、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前瞻思考、全局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推进;打造“12312”交通圈,谋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大项目400多个,总投资4万多亿元,完善大湾区至周边省市通道布局;瞄准提升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构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立足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加快谋划推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等一批重大石化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推动地市谋划一批产业转移平台,海洋经济、城市更新、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数量明显提升,加快补齐粤东西北地区短板弱项。
二是围绕规划谋项目。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将规划落实到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基础设施标志性工程以及一些直接关系民生的“关键小事”项目上去,形成具体项目支撑。如,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对标国家和重大区域规划,广东省在目前“大动脉”已基本成型的基础上,通过谋划一批互联互通项目,丰富“支流”和“毛细血管”布局,解决痛点、堵点和“最后一公里”,实现交通网络的便捷高效。同时,在做好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基础上,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储备1300余个总投资约7.2万亿元的项目库,力争纳入国家各类规划。
三是围绕政策谋项目。紧盯2023年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国家政策,对标支持领域,系统梳理分析,明确申报目标,厘清审核标准,制定落实举措,精准找到项目与政策的对接点。特别是针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之前审核未通过的项目,逐一分析原因,找准问题差距,精准开展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项目截至去年底开工率达98.8%。
四是围绕实际谋项目。组织各地市摸清自身“家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明确方向、找准目标,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契合自身发展需求、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项目;提高对市场最新需求动向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各级发改、财政、招商等部门相应成立工作专班,超前谋划储备项目,建立全口径、全流程管理的项目库;制定立足本地、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为当地谋划项目提供遵循。
五是围绕常态谋项目。建立项目谋划储备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分领域、分片区、多层次组织各地、各部门进行专题辅导,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能力;注重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政策动态,系统研究梳理政策,结合定期投资调度,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宣讲,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重大项目接续储备,定期对入库项目动态调整。通过常态化谋划储备项目,目前在库储备的专项债券项目充足。
二、注重多措并举,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
围绕推动谋划储备的项目及早落地开工,聚焦五个“抓好”持续发力,不断推动项目前期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提高项目成熟度,为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打牢基础。
一是上下“一盘棋”抓好推进。省级层面构建“1+6+1”工作机制,成立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21个地市与43个部门参与,分工协作推进项目建设;设立铁路机场、公路港航、水利、能源、制造业、科技教育等6个领域专项指挥部,由分管省领导任指挥长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推进项目审批和建设突出问题;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任总召集人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省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22个部门派员联合集中办公,推动储备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地市层面参照省里做法,建立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合力推动更多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二是制定规范抓好工作指引。针对项目前期工作要件编报质量参差不齐、审批标准“因人而异”等问题,系统梳理交通、水利、能源等7类项目前期工作流程、要件和常见风险,形成标准化“一图一表”。“一图”直观展现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流程,并对主流程图中复杂环节和易发堵点单独展开详细说明;“一表”详尽汇聚各流程审批要件及风险点信息。工作指引着力突出“靠前”服务和“精准”服务,覆盖重大项目主要类型,贯穿项目前期全过程,服务项目全主体,为项目前期各责任单位提供清晰的标准化流程指引。
三是并联审批抓好提质增效。依托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为重大项目逐一制定审批方案,强化部门衔接,加强要素统筹,以任务交办单形式印发执行,梳理出全省未完成审批的重大项目292个、总投资2.6万亿元,涉及审批事项1200多项。截至2023年底,完成审批重大项目134个,并推动158个重大项目审批工作进入快车道,出具任务交办单140份,协调办理审批事项800项,推动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瑞梅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同时,分别将环评审批、施工许可、节能审查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10个、2个和1个工作日,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另外,制定省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推行“承诺制+并联审批”、“多规合一+联合验收”;开展建设用地审批供应管理和用地规划许可等“多审合一”改革,加快重大项目依法开工建设;简化环评编报,对30大类61小类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并对涉及填海海岸工程,除单独立项外,工程主体和填海部分材料可合并编报。
四是专设预算抓好资金保障。设立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23年新增预算3亿元将资金“盘子”扩充至15亿元,对每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梳理盘点,细化审批审查具体方案,在此基础上配套制定项目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定期调度,确保各重大项目能按计划如期推进。2021年以来,先后安排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7亿元,支持重大建设项目357个、总投资约2.6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22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其中17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20亿元,为稳投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另外,专项设立粤东西北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级投资补助,为上述资金匮乏地区提供相应支持,推动相关地市加快项目落地。
五是压实责任抓好考核激励。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重点项目推进不力专项整治,省政府督查室对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推动解决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建立专项债额度分配与审核通过项目需求及使用快慢挂钩机制,将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最终使用结果作为安排专项债的重要衡量指标,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扩大有效益投资的撬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