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电力迎峰度夏 > 2011年电力迎峰度夏

2011年山东省电力迎峰度夏情况

发布时间:2011/09/30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一、电力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山东省电力生产运行总体平稳,用电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总体呈“前高后平”态势。1-8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完成24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各月当期增幅分别为9.4%、20%、15.2%、8.4%、9.2%、12.2% 、8.1%和7.7%。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累计同比增长10.5%,较全社会平均增幅低0.2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全口径的比重为77.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增势明显、占比提高,前8个月累计增长21.9%,较全社会平均增幅高11.2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全口径的比重为8.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受区外来电大幅增加影响,省内机组发电增速明显放缓,前8个月累计接纳外来电量298.8亿千瓦时,增长159%;省内机组发电量2142.5亿千瓦时,增长2.5%。

入夏以来,全省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受高温闷热天气、制冷负荷大幅增加拉动,全网用电负荷先后7次创历史新高,最高统调用电负荷4911万千瓦(8月10日),较去年同期增长9.5%,最高统调日用电量10.33亿千瓦时(8月15日),增长10.1%。因度夏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组织得力,全省平稳度过入夏以来历次用电高峰。受节能减排宏观政策调整影响,今年高耗能行业生产增势减弱,工业用电增速放缓,另外今夏降雨频繁,一直未出现全省大范围连续多日高温闷热天气,统调用电负荷未能达到年初预测的5200万千瓦。

二、迎峰度夏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扎实做好度夏准备工作。一是统筹安排部署。鉴于今年电力供应总体偏紧形势,山东省经信委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0日组织召开的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会议,增加了地市和县两级分会场,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同步收看,并在会后召开了全省电力迎峰度夏电视会议,按照国家要求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各地市、县也在收看上级电视会议后,结合当地实际对做好迎峰度夏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会后,山东省经信委还及时转发了铁男副主任在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和落实讲话精神,把当前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今年夏季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把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度夏保电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电力供应保障的组织协调,跟踪电力生产运行和供应保障情况,根据需要分层次组织召开迎峰度夏调度会,为形成工作合力提供组织保障。各市县政府按照条块结合、加强属地监管和服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帮助发电企业解决困难,协调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提供良好环境,保证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正常。三是制定工作预案。认真总结近几年迎峰度夏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今年电力需求走势和夏季电力供应保障工作面临形势,印发《全省电力迎峰度夏预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和完善本单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排查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制定强化电力运行管理、提高供应保障能力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到位。

(二)强化监测预警和预防,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密切跟踪走势,超前预控风险。坚持日调度、周预测、月分析制度,扎实做好电力生产供应的“预报、预警、预防”,密切跟踪电力运行和需求走势,科学预判电力供需形势,加强电力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沟通和发布相关信息,督促各方超前做好预防工作。二是完善应急方案,开展事故演练。认真分析山东省电网当前交直流混合、大负荷接入的受端电网新特点,做好事故预想,编制印发《银东直流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切负荷方案》、《2011年山东电网省调事故拉路序位》,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6月24日,以恶劣天气条件下银东直流双极闭锁和省内大容量机组同时掉闸为假想事故,成功组织了2011年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稳定提高电网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三是抓好地方机组管理,缓解主网供电压力。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地方电厂因生产经营困难整体出力严重不足,加重了主网供电压力。为此,山东省经信委加强了地方电厂动态监测调度,及时掌握生产运行状况,帮助企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建立了供电紧张期间地方机组出力与各市县及各企业有序用电负荷限额挂钩奖惩考核机制,调动各方提高地方机组出力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力调度管理,确保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一是严格电网统一调度。严肃电力调度纪律,坚持和完善特殊时期统调机组停机检修申请报批制度,确保各发供电企业严格按照调度指令开停机组、接带负荷、参加电网调峰。认真分析研究电网结构变化特点和供需平衡情况,统筹安排运行方式、备用容量、设备检修。二是加强机组考核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电网统调机组运行考核暂行办法》进行考核,1-8月份累计核减电量19.91亿千瓦时、核增3.32亿千瓦时,维护了全网正常调度运行秩序。针对近年来机组降出力偏多问题,研究拟定了《山东省发电机组额定出力核定技术规范》,通过测试机组在高背压工况下连续168小时满负荷出力能力核定额定容量,选定部分机组进行额定容量核定试验。三是抓好设备检修维护。督促各发供电企业统筹安排、科学组织发输变电设备设施检修。加强对电网薄弱环节、供电卡脖子设施和满载运行设备的监视和维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度夏期间定期通报机组临故修、降出力情况,对逾期完工的机组下达限期完工通知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工期,努力提高全网发供电设备的健康水平。

(四)抓好电煤储备调运和监管,全力满足电力生产需求。一是加大电煤储备力度。近几年全国性煤电运紧张形势趋于常态,为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山东省积极实施主力发电企业电煤储备30天战略,利用度夏前电煤资源相对宽松时机,采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并举,广开煤源渠道,加大电煤采购力度,稳定提高库存。同时,为调动发电企业储煤积极性,山东省经信委还从年度发电量计划中单独安排200亿千瓦时(占10%)作为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的奖励电量,对电煤库存达标、机组出力水平高、保供电贡献大的统调发电企业给予奖励,已累计兑现奖励电量159.3亿千瓦时。迎峰度夏前全省主力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超过1000万吨、30天耗用量,度夏期间一直保持在25天耗用量以上,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加强电煤组织调运。完善全省电煤综合运输方案,做到运力早衔接早落实,确保完成调运任务的需要。充分发挥铁路主渠道作用,抓好运输计划编制和车辆组织,做到了有请必装、有装必运。发电企业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交通、公安等部门对电煤运输予以优先安排,重点支持,搞好服务,提供方便,确保公路运输畅通。海运方面,青岛前湾港、日照港对重点电煤不仅做到了“三优先”,而且对电煤港杂费实行减、免、缓政策,为保障电煤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强化储煤监督管理。成立迎峰度夏电煤储备督查小组,定期赴主力统调发电企业督导检查。对储煤场地建设和燃料管理存在问题的电厂,责令限期整改,完善储煤场地建设改造和应急方案,提高电煤储备能力。改进煤炭储备管理,在防风、防雨、防自燃方面,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尽量减少燃料热值损耗,确保入炉煤质稳定。

(五)深入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科学用电、节约用电和有序用电。一是出台管理办法,促进长效机制建立。印发《山东省有序用电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安全稳定、有保有限、注重预防原则,进一步完善执行操作程序,丰富考核措施,将山东省有序用电管理工作纳入了规范化轨道。二是细化有序用电方案,保障重要用户电力供应。制定下发《2011年全省有序用电方案》,将网供电量、负荷限额分为5%、10%、20%和30%四个限额等级下达给各市,把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和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有效手段。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将压线负荷、电量落实到具体的用户、车间和班组。三是完善负荷控制系统建设,发挥技术调荷基础作用。为积极应对电力供需紧张趋势,加强对用电负荷的管控力度,山东省在迎峰度夏前,统一安排供电企业对负荷控制装置进行了检修维护、改造升级,提高监视准确率和控制正确率,提升负荷控制系统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直供区用户负荷和趸售区重点用户负荷监测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四是推进智能决策系统建设,提升有序用电管理水平。坚持三确保一对标一沟通(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确保社会公共事业正常运转,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企业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政策标准对标;与限电企业提前沟通)原则,建立全省有序用电智能决策系统,统筹考虑全省用电需求、发电能力、外电输入等因素和节能减排政策,根据全省电力供应能力和用电需求走势,在线自动智能决策提出有序用电限额方案,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科学分析节能减排效果,提高有序用电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六)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发供电能力。一是抓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时达产投运。今年度夏前,全省新增装机458.3万千瓦(统调机组5台,213万千瓦),其中,燃煤机组346万千瓦;全网建成投产220千伏变电站12座、变压器22台、变电容量42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696公里,部分地区电网重载、线路过流等问题得以缓解,电网分区供电格局更加清晰,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二是推进“外电入鲁”战略实施,努力增加全网电力供应。“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积极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山东电网结束了独立电网的历史,省外来电从无到有、逐步增加。2银东直流极Ⅱ系统投运后,山东省接纳最大电力负荷提高到750万千瓦。区外来电的快速增加对促进山东省电力结构调整、缓解电煤调运压力、保障电力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省经信委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