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电力迎峰度夏 > 2011年电力迎峰度夏

2011年湖北省电力迎峰度夏情况

发布时间:2011/09/29
来源:运行局
[ 打印 ]
 

暑气渐消,今年湖北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年夏季,面对用电负荷激增、水电严重欠发、电煤资源刚性紧缺、煤价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在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信委和发供电系统将组煤保电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工程来抓,全力筹煤保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为火电企业排忧解难。湖北作为煤炭资源禀赋最差的省份,在大旱之年艰难维持了全省电力正常供应局面,为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运行情况

迎峰度夏期间,湖北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带动电力需求持续增长。6-8月,全省全社会用电39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1%,其中工业用电259.64亿千瓦时,增长9.44%;全省主网最大用电负荷2483.4万千瓦;同比增长12.5%,最大日用电量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全省发电655.5亿千瓦时,增长1.5%;其中水电来水同比减少2成,发电量409.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6.8亿千瓦时,下降17.5%,三峡发电286.0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8亿千瓦时,下降17 %。

与此同时,火电发电24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8亿千瓦时,增长46.4%。火电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高达67%,超出正常年份10多个百分点。统调火电发电利用小时累计高达3596小时,同比上升687小时,耗煤2800万吨,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高效火电机组4003小时,同比上升1067小时,直接节约标煤13.5万吨。截止8月底,全省装机5183.87万千瓦,其中统调电厂4618.5万千瓦。

二、迎峰度夏保电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今年湖北遭遇了60年一遇的三季连旱,水电欠发直接导致电煤消耗大增,入夏前蓄水储煤计划落空,迎峰度夏形势异常严峻。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所需电力,全省涉电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本着“早研究、早谋划、早落实”的原则,抓住电煤这个关键,做到了“水电不足火电补、电煤重点合同不足市场补、铁路运力不足水运补、下水煤不足海进江补”,确保了煤电正常供应。

第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夺取迎峰度夏胜利的关键。省政府早在5月份就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汇报,部署相关工作分管副省长多次带队拜访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国网公司以及河南、山西、陕西等产煤省寻求支持,推动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机制,稳定煤炭供应渠道。

第二,建立联系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是夺取迎峰度夏胜利的基础。省经信委与省电力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了联系会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化解矛盾。迎峰度夏期间,多次召开发电企业电煤供应工作座谈会,提前下达电煤库存目标考核值,调整发电进度考核方式,鼓励火电企业存煤,化解企业在煤炭组织调运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

第三,发电企业不惜代价组煤保发是当前迎峰度夏胜利的保证。广大发供电企业讲政治,讲奉献,顾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前8个月累计亏损9亿元,标煤单价超过每吨1000元,亏损仍在加剧的困难情况下,不惜代价落实电煤满发保供。为弥补铁路运输不足,国电长源公司、华能湖北公司、华能阳逻电厂、省能源集团鄂州电厂想方设法,积极开辟新的电煤运输渠道,从东北和华北开辟“海进江”电煤运输新通道。

第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支增效,加大资金支持是夺取迎峰度夏胜利的重要手段。省经信委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安排60万千瓦级机组利用小时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0小时,从源头上支持火电企业节支增效,仅此一项全年可减少电煤消耗25万吨,节约成本2.5亿元。迎峰度夏期间,省经信委制发了《在役火电机组大代小替代发电管理办法》,组织火电企业开展电量转让,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同时,会同省财政及时下达5亿元电煤调运专项资金帮助火电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第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随时应急准备是夺取迎峰度夏胜利的重要举措。组织各地修订《事故限电序位表》和《超计划用电限电序位表》,审定《有序用电方案》,狠抓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差别电价,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

三、今冬明春电力供应形势

根据来水蓄水和用电增长情况,初步测算,预计今冬明春(10月至明年2月)全省全社会用电增速12%,统调火电需发电量410亿千瓦时,需耗用电煤2000万吨,同比增长20%,电煤和电量缺口均在20%以上,保电形势非常严峻。为积极应对今冬明春更为严重的供电紧张局面,保障有序供应,湖北省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做好电煤组运和有序用电等工作。(湖北省经信委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