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地方稳外资经验做法

实际利用外资中部第一——长沙2021年度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长沙晚报
[ 打印 ]

  2021年,全省利用外资总额居全国第十三位,增幅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长沙实际利用外资20.07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3.1%。长沙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利用外资规模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创历史新高,为湖南在全国争先进位作出突出贡献。

  数字中见速度,数字中看变化。亮眼的成绩单中,长沙引资磁力吸引了谁?利用外资质量提高了吗?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

  规模更大世界500强纷至沓来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巴斯夫杉杉能源长沙基地,二期9万平方米的锂电池三元材料数字化车间正在加紧建设。项目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今年8月达产,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德国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供应商之一,位列世界500强。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国内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9月,巴斯夫与杉杉能源强强联手,成立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这是全球正极材料领先技术与规模化生产的双赢结合,为长沙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2021年,像巴斯夫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深陷新冠疫情泥淖的大背景下,长沙成为跨国投资强磁场,实际利用外资20.07亿美元,同比增长88.0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7.9、15.8个百分点;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78家;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结构更优助力长沙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0日,湖南道依茨于湖南长沙三一产业园21号厂房举行了新一代D09发动机下线仪式。该产品采用博格华纳全新一代增压器,在同工况下可实现节油8%以上,堪称省油标杆;广汽三菱研发中心项目正加紧推进,项目建成后,广汽三菱将开创本土化研发新阶段。

  近年来,长沙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外资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市116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产生研发投入支出的企业147家,设立研发中心17个,获批境内外专利5672个,全年全市外资企业投入研发资金82.3亿元,增强了长沙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市场主体越来越多——2021年,长沙新设外资企业282家,同比增长34.9%。全市续存的1164家外资企业,第二、第三产业占比为22.7%和76.2%。

  引资结构越来越优——得益于服务业扩大开放力度加大、行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长沙服务业引资潜力大大激发。76.2%的外资企业从事现代服务业。2021年,长沙国金中心引入柏悦酒店,这是该国际品牌首次亮相华中。

  引资形式越来越丰富——2021年,外资龙头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并购、利润转投、返程投资等多种形式投资长沙。巴斯夫、广汽菲克、九龙仓、兴盛优选、到家悠享、达运物流、华润万象城、永旺梦乐城、文和友总部等项目实际到资均超过5000万美元。

  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共有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长沙投资,其中香港地区495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量的42.5%。

  磁力更强推动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实际利用外资交出漂亮成绩单,是长沙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营商环境改善、投资机会增多、政策预期强化的结果。

  磁力来自巨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12月底,意大利百年咖啡品牌——拉瓦萨长沙首店在橘子洲亮相。这是该品牌继上海、杭州、北京、广州、深圳后开设的国内第六个城市首店,既是湖南首店,也是华中首店。长沙消费已成为城市新名片,预计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00亿元。

  磁力来自产业基石夯实——2021年,日本三井物产投资入股隆平高科旗下的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长沙正在奋力打造中国种业硅谷,合作将有利于双方实现种质资源、育种经验与技术及销售平台共享。

  磁力来自营商环境优化——巴斯夫杉杉有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长沙电力交易政策,2021年公司的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超过了85%;得益于长沙人才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公司引进了20多名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人才,研发团队的规模和实力行业领先。

  长沙对外资持续的吸引力来自不断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2021年,长沙主动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修订出台稳外资16条政策,全年铺排近50个重点外资在谈、在建项目,区县、园区建立外资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外资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新的一年,长沙如何进一步稳外资

  长沙将对标先进城市,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突出引资平台承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力争招商引资规模稳中求进求突破。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