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重庆市九龙坡区积极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模式创新,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需求多样、主体不一、资源分散的现状,紧紧围绕“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探索以“一个项目、一个主体、一套机制”,实现资源空间重组、运营权重构和利益共享,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在资金保障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有效整合改造需求。九龙坡区将红育坡、劳动三村、埝山苑等6个老旧小区102万平方米整体打包为“一个项目”,通过实施“整治、美化、提升”三大类别改造内容,实现“内外兼修”。对居民反映强烈的下排管网堵塞、屋面漏水、人行道破损、消防设施陈旧等问题,全面进行整治,消除老旧“硬伤”;对管线杂乱无章、垃圾收运不规范、基础绿化缺乏等问题,专项开展环境美化行动,规整线路、规范清运、补栽绿植,打造宜居环境;对建设年代早,停车、养老、休闲活动等配套设施欠缺的问题,通过“边改边增”的方式,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新建停车楼、新型机械式停车楼,重新规划路内停车位、空地停车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护理、机构托老等一体化专业服务,添置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场,提升居民生活便利程度。
二、合理确定市场主体。九龙坡区通过竞争性方式,引入北京愿景集团、核工业金华、九源建筑顾问等企业,与政府平台公司共同组建SPV公司,由“一个主体”负责统筹改造和运营管理工作,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参与。例如,九龙坡区按照“党建引领、基层推动、群众点单”思路,构建了老旧小区改造“建、管、运”全链条“五议”工作机制,所有改造内容和建设时序都需要经过居民提议、大家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明显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三、创新设立投融建管模式。九龙坡区采用“改造-运营-移交”(ROT)运作方式,由区政府与SPV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负责项目全过程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及管理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因房屋产权在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所有权在政府和管理职责在社区,导致的建管主体不一致问题。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总投资3.7亿元,其中九龙坡区政府出资0.2亿元、拟引入社会投资3.5亿元,主要通过新增的停车设施收入、统一规范后的物业管理收入等实现平衡。将停车设施、养老设施等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滚动储备机制进行动态管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目前,该项目已新建停车楼3个、停车位386个,重新规划路内停车位571个、小区空地停车位381个。改造全部完成后,车位数以及配套的充电桩还将继续拓展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