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春运专栏 > 2011年春运

湖北省2011年春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03/10
来源:运行局
[ 打印 ]
 

从1月19日至2月27日历时40天的春运圆满结束经过全省铁、水、公、空等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按照组织、领导、措施、服务、保障“五个到位”,保障了广大旅客安全便捷出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重点物质运输,保障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运输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圆满完成了“科学组织、安全第一、以客为主、优质服务”的春运总目标

一、春运总体情况

据统计,春运40天,全省铁、水、公、空累计发送旅客约8898.87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9.77%。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33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8.5%;水路发送旅客约68.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7%;道路发送旅客约7412.4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0.3%;民航四大机场发送旅客83.3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8.9%。

春运40天全省发生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4起,死亡7人,伤5人,没有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出现旅客滞留、积压现象,没有发生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春运形势总体平稳有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客流增幅创历史新高。全省铁、水、公、空日均运送旅客222.47万人次,增幅接近两位数,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二是运力准备充足。春运期间,全省交通运输部门日均投入长途客车3.67万辆、出租汽车3.6万辆、城市公交1.7万辆,投入客船470艘。武汉铁路局安排直通临客运行线140对,武广高铁安排高速动车组列车88武广高铁公交化运营,汉沪动车组“准公交”发车,开通了宜万线,春运又加开临客,全省铁路总发送能力(含无座)日均达到43.4万人次(高铁5.1万人次),同比增加8.2万人。民航全力保障进出港航班正常,日均起降370架次

三是客流高峰起伏叠加。一是节前民工返乡和学生回家叠加呈现高峰,125就出现节前客流小高峰,全省共发送旅客近220万人次。二是节后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叠加形成高峰,2月8日-16日连续9天道路日发送量维持在200万人次以上,2月8日-12日全省铁路日发送旅客维持在50万人次以上。其中,2月10日为全省综合交通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达290.74万人次,创历史最高。三是2月17日正月十五)前后南下务工人员返岗和学生返校累加呈现客流高峰。

四是综合运输网络的变化提高了旅客出行的方便性。昌九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南昌至武昌运行时间最快为2.5小时,比目前高速公路及特快列车分别缩短2小时和1.5小时左右。随着麻武、三峡翻坝、杭瑞、大随4条高速公路以及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四路一桥”的开通提高了综合交通运输通达度。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确保春运组织到位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春运工作,省领导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作了明确的指示。省政府成立了湖北省春运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及运输企业也分别成立了春运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了工作责任制。

全省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在春运高峰和雨雪期亲临春运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协调春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元月13日,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春运电视电话会议,对2011年全省春运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春运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全省启动了春运暨迎新创优竞赛活动

(二)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春运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认真分析形势,提前制定方案。2010年11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春运办召开了春运形势分析会。省春运办提前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今年春运客流量以及运力供给平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薄弱环节,确立2011年春运工作的重点和相应的措施方案,优化运力结构

二是适应客流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运力。春运期间我省客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针对这一特点,铁、水、公、空交通运输部门提前准备充足运力,制定详细运输方案。铁路部门大量增开动车组,共开行37对;临客总列数达到2148列,比去年增加115列是历年春运中开行客车最多的一年民航部门避开高铁沿线,在重庆-武汉-杭州这样的线路“补位”,整体加班数量超过了去年。全省道路运输组织应急运力2000台,其中由省直接调用应急运力1000辆,确保旅客和重点物资运输。省客集团投入营运客车800台,应急车辆60台,是历年春运投入车辆最多的一次。同时,各地着重加强车站、码头、机场等地点的城市公交调度和组织工作,最大限度方便旅客中转换乘,减少换乘次数。

三是科学组织调度,全力应对客流高峰。道路运输部门按照“节前保省内、节后保省际”的原则,合理控制加班牌和包车牌的发放;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应对正常客流和高峰客流的运输方案。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春运期间发送旅客比去年同期增长142%,最高峰达到8015人。省客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车辆利用率,累计运送旅客312.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创下历史新高。铁路部门将重点放在武汉、豫南、襄阳、麻城地区,通过深入挖潜、合理配置运输能力,采取车型互换、车底套用、加挂车辆、卧铺代散、甩行补硬等措施,最大限度增加客运能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民航部门积极引导和协助南航湖北分公司和东航武汉公司,开通武汉至广州和上海的“空中快线”,并逐步融合各航空公司在共飞航线上的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武汉天河国际枢纽机场的功能,更好地方便旅客的出行。

四是及时启动预案,有效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为在大雾、强降雪、冰冻等突发天气情况下能够及时、安全疏运旅客,分别针对旅客疏运、应急运力调配、安全防范措施等完善了春运应急预案。省运管部门及时落实应急运力的责任人,统一组织调用旅游客车、社会单位车辆及外籍营运车辆参加临时疏运,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迅速、高效反应。针对林区雨雪冰冻天气多的特点,林区运管机构和运输经营单位提前深入到机场、矿山等在建工地民工聚集地,提前签订返乡运输合同,安排好加班、包车计划,及时组织返乡客源和有效调配运力。民航部门积极落实天河机场航空器除冰设备资源共享协调会会议精神,天河机场地服公司所属2台航空器除冰车在保证协议单位航空器除冰的同时,为其他非协议单位除冰共计4架次,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了冰雪天气给航班带来的影响。

(三)突出重点,加强检查,确保春运安全平稳进行

今年春运,全省客流量创新高,全省铁、水、公、空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狠抓防范,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保持了春运安全平稳的态势。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重点抓好“四个落实”落实了车船、飞机的检查制度,确保技术状况完好,严禁不符合技术条件的车船、飞机参加春运。落实了雨雪冰冻天气下的应急预案,确保畅通。春运雨雪期间,全省公路共投入保畅人员5000余人,路政、养护巡查车辆192台次,铲雪车、撒布机、平地机等设备134台次,融雪剂、工业盐等物资149余吨。落实了车辆超载、超速严控措施。运管部门在各客运站内实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运输企业进行全天24小时GPS监控,交警部门加大主要路口、收费站的检查力度,从源头严防超速、超限、超载行为。落实了“三品”检查制度。春运期间,仅武汉地区铁、水、公、空等单位共查获286万响鞭炮、7886把管制刀具和9762件其他危险品,未发生一起因“三品”查堵不力引发的燃爆事故,未发生一起交通安全责任上报事故。

二是加强检查狠抓安全省交通运输厅成立15个督查组,省公安厅交管局派出8个工作组,对全省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和交通路政部门密切配合,联合采取措施,重点保障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交通畅通和安全。全省运管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三关一监督”制度,春运前对所有参加春运的车辆进行检测,核发春运证。

三是打黑治违维稳保畅。营造公平有序的运输秩序,让乘客坐上安全车、放心车,运管机构成立稽查专班,增大稽查密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坑、宰、甩客等违规行为,同时联合交警在重点车站和路段开展巡查,有效地遏制了“黑车”、违法车辆的经营势头维护了经营者和旅客的权益。

(四)团结协作,多方联动,确保春运有序进行

在省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地市州政府及成员单位主动开展工作,通力合作,保障了春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武警部门加强了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重点地段的维稳工作;公安机关加大警力投入,强化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交管部门实行一站一警制度,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气象部门制作了42期“春运气象保障服务专报”,使交通运输部门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劳动部门加大与运输企业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最新动态,确保农民工有序流动;新闻单位大量报导春运典型,及时提供春运信息。

(五)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确保春运服务质量

为切实提高春运服务水平,省春运办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湖北春运“迎新创优”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响应,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新创优”活动。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志愿者服务行动”,为乘客提供导乘、问询、安检和维持秩序等服务。运管部门开展了“农民工平安返乡”和“大学生开心回家”专项活动民航部门推出了“感动服务”、“专人引导服务”、“绿色通道服务”、“温馨家人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为方便旅客购票,各地运输企业和车站创新服务举措,采取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增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等措施。

虽然今年春运工作取得了圆满的胜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漏洞,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制度和措施不落实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二是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站场站容、站貌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运输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湖北省春运办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