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论界积极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均取得可喜进展。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认识,持续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理论研究正是发现理论、掌握理论、发展理论的过程。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研究,百年党史充分证明了理论研究在明辨发展方向、把握科学规律、开创美好未来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研究是掌握思想武器、明辨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石。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用思想武器做比喻,深刻阐明思想力量的核心要义、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推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论研究,这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不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理论研究是汲取宝贵智慧、把握科学规律的有效途径。理论是一座丰富的宝库,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来挖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的创作,还是新时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理论研究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我们党历来重视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毛泽东同志至少四次读过《资本论》,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的窑洞里,借着一盏煤油灯的火光将《资本论》通读了三遍,写下了十多本读书笔记,他们对经典著作的钻研程度超出常人想象。这种扎实的理论研究,使全党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展动力的科学认识。
理论研究是突破发展困局、开创美好未来的科学方法。理论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新视角和新工具,还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党始终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运用科学理论引领新的实践,又结合新的实践及时深化理论认识,在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中不断开拓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入研究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重大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新的突破,提出了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新时代经济领域党的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
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比如,创造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最新实践,深刻总结了自主和开放、发展和安全、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辩证关系,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大国经济自立自主、开放合作提供了发展范式。
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科学理论。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重要理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解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
站稳人民立场、彰显人民情怀的科学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深刻阐释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
把握时代潮流、破解时代难题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全新的时代命题。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从剖析经济活动新现象入手,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实践中总结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提炼升华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现代化强国建设任务和路径等重大时代命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是新时代对“发展”这一永恒主题作出的新阐释新回答。
三、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持续推动理论创新,系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是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构建以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为以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标识性概念研究。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贡献时提到:“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标识性概念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基石。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术语的创新,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力指导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还持续推进了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标识性概念研究,准确把握其回答时代课题、凝结实践智慧的理论特质,科学运用其所揭示的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对高质量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力。
科学体系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是破解中国发展难题、摆脱西方理论桎梏、指导新时代经济实践的迫切需要。准确理解、完整呈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要进一步深入追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来源,跟进学习其最新发展,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理顺其理论架构和逻辑关系,深刻理解其价值追求和实践目标。通过不断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指引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指导实践研究。理论的根本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研究,全面展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各地的创新举措,持续挖掘梳理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范例,提炼推广成功经验,切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发展实效。
宣传阐释研究。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如果不能转化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就不能真正掌握群众、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围绕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标识性概念以及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原创性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切实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凝聚人民力量的强大法宝,不断为增强信心和底气、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实践探索永不停歇,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复杂严峻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以更恢弘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更务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持续推进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肩负着服务宏观决策、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进一步发挥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各项工作,推动理论研究走深走实,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作者7月30日在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5年会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9期)
作者: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