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 > 思想论坛

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 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

发布时间:2025/10/11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 打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始终高度重视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使命新要求,突出高标准、严要求、作表率,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一、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面临的形势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明确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才能更好肩负起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职责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干部必须政治过硬、主动作为,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只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才可能实现。必须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使之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为党领导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证。一要铸牢政治忠诚。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机制,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提高政治能力。深刻认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性复杂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要锤炼政治品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尊重人民意愿,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我国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求干部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经得起风高浪急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国将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战略环境中谋求和推动自身发展。必须增强各级干部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更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一要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可能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风险挑战,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二要提高判断能力。增强洞察力、预见力,善于穿透式分析问题,敏锐把握外部环境的战略走向,找准化解风险的解决思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要增强斗争本领。增强斗争的骨气、底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坚决斗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干部必须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党员干部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更好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增强各方面本领,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要把握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政治过硬是业务过硬的首要基础,业务过硬是政治过硬的内在要求。讲政治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方方面面。要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要把握好精专与兼通的关系。专业化不是单一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多种知识、能力的复合要求。要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努力成为复合型干部。培养科学钻研精神,既要钻研宏观,又要熟悉微观。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二、提升发展改革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的主要做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好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聚焦政策研究和经济分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五方面重要工作,努力当好党中央、国务院参谋助手,将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强化理论武装,在高质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把准政治方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一是增强学习自觉。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委内各类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坚持学在前、做在先,深入学习、系统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来阐释经济现象、总结发展规律、指导做好工作。二是强化学习示范。认真研究制定和执行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围绕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改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委党组成员带头谈认识、谈体会,并结合不同专题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贯彻要求,推动全委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养新风正气,树牢正确政绩观,凝聚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创新学习方式。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强化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周三大讲堂、求是论坛、发改书吧思享汇等全委各类学习平台建设,明晰委党组层面、全委层面、各司局层面多个学习平台的定位、职能和方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学习平台体系,建设学习型机关。

  践行“两个维护”,在高质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过程中领会根本遵循。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生命线,持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传达、系统研究、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深刻学习领会其中蕴含的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及时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高质量措施建议,紧盯不放抓好落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一是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建立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理论武装的政治自觉。二是健全完善常态化落实机制。在全面学习、全面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细化为具体任务,创新建立“综合报告研判形势+专项报告聚焦问题+任务清单分解落实+回头看检查实效”的落实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推行责任清晰、协同联动、科学高效、一抓到底的清单式闭环管理,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有效贯彻落实。三是构建形成全链条督查体系。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题学习、专项部署、专人盯办、专用台账、专门回头看“五专机制”,梳理优化“分解立项、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预警提示、办结销号”五个环节,以“任务内容+责任清单+完成时间”为基础,实行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实现全流程跟踪、全链条落实、全环节督办。强化督考联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办理落实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全委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聚焦职责定位,在高质量做好谋发展、促改革过程中把握具体标准。始终坚持主动深入研究涉及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谋发展、促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辩证关系,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把准发展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是注重统筹兼顾。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确定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取向,促进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形成放大叠加效应。着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引导各地方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三是强化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工作全局中来谋划,主动识别、提前发现、及时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进一步健全安全发展体系。

  注重实干实效,在高质量推进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过程中突出实践要求。更好发挥综合部门作用,分析大趋势、研究大战略、协调大政策、推动大项目,做到“宏观着眼”站得高,“微观着手”落得实。一是聚焦服务大局。坚持全国一盘棋,以协调有力的组织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科学谋划发展目标任务,攻坚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要事难事。二是加强综合平衡。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注重系统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安全等领域任务,强化跨领域目标指标的平衡、任务举措的集成、项目布局的衔接,注重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棋眼”,形成突破一点、带动一片的局面。三是狠抓贯彻落实。对于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干劲,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注重发挥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地方建设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推动工作尽快落地见效。

  坚持学用贯通,在高质量开展基层调研、经济分析、政策研究、规划制定、宣贯落实过程中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聚焦改革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一是注重大兴调查研究。全委党员干部广泛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基层一线调研,推动调查研究在全委蔚然成风。加强成果转化,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政策思路,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二是注重听取社情民意。定期组织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重点地方行业座谈会、民营企业座谈会等,深入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广泛听取对完善政策设计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注重加强系统联动。高质量谋划推动相关系统会、现场会,通过与地方部门等共同学习、交流、考察、调研,推动全系统进一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掌握相关领域实际情况、政策要求、典型案例。

  三、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将干部能力建设持续推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水平。

  把牢政治方向,锤炼忠诚政治品格。一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更好发扬求真务实、担当尽责、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完善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培育各具特色的党内政治学习品牌。二是锤炼过硬政治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努力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坚决抵制,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在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中修炼,在落实政治要求中锻炼,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在执行重大政治任务中历练,使领导经验不断丰富、政治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带头严守政治纪律。不断夯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坚持事业为先,增强队伍整体效能。一是着力增强生机活力。加强跟踪管理,做好干部队伍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根据领导干部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优化班子配备,坚持实绩实效,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把推进干部交流和增强队伍战斗力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更好发挥整体合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二是注重发扬斗争精神。教育引导全委干部深刻认识面临的艰巨繁重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主动担当作为。杜绝遇事明哲保身,“躺平”不作为,不敢动真碰硬,不敢攻坚克难,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上推下卸、推拖躲绕,奉行利己主义等情况。三是加强系统专业训练。着眼于民族复兴伟业和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根据事业发展特点和不同领域职责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开展系统性专业训练。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及时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

  坚持突出重点,聚焦本职提高本领。一是提高政策研究和经济分析的本领。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做好穿透式分析,前瞻性加强政策研究和政策储备,不断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高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实施的本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分阶段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各类政策工具发力方向统一到国家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上来,形成“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的体系化推进和闭环落实机制,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三是提高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推进的本领。坚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抓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加力促进民间投资,不断提升投资工作的敏锐性和系统性,更好发挥投资和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四是提高改革和创新的本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改革牵引和撬动作用,统筹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狠抓任务攻坚,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创造创新活力。五是提高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的本领。立足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职责,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坚持全局性谋划、关键处落子、协同中发力,在发展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统筹谋划,加强干部培养锻炼。一是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加强规划引领,系统谋划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对紧缺专业领域和重点类别干部强化储备培养。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有意识地培养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坚持标准条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对看准的干部大胆使用,用当其时。二是推动常态化机制化交流。把多岗位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手段,有计划、有原则、有组织地通过跨部门、跨地区交流,机关内部不同类型司局交流等机制丰富干部成长经历,帮助干部丰富经验、拓宽视野、挖掘潜力。完善干部交流后管理和使用机制,定期考察干部交流的实际表现,对不能适应新岗位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不断提升干部交流质效。三是注重关键吃劲岗位历练。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参与急难险重任务,根据工作需要跨单位、跨部门抽调干部参与相关重点工作,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让干部多经历“热锅上蚂蚁”的考验,在实践中成长磨砺、增长本领。统筹运用援派、驻外、博士服务团等平台,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外交前沿岗位上历练。注重搭建领题攻坚、“揭榜挂帅”平台,督促推动干部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不断提升能文能武本领。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原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9期。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