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强省”作为“五个强省”战略目标之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减污降碳相关举措,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推动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
为改善湖南省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优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转型。一是产业结构。2020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比2010年降低约4.7个百分点。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约200万吨、3000万吨、720万重量箱。全面完成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有效实施了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等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能源结构。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60.8%降至56.1%,天然气消费占比由1.5%提升至3.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17.9%提升至21.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新增电源装机的81%,有效推进了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三是能效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能耗强度累计下降超过5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强度降低目标,以年均2.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7.9%的经济增长。主要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显著降低,吨钢综合能耗、火力发电供电标准煤耗、吨水泥综合能耗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均大幅下降。
二、以绿色发展为统领,重点领域节能工作亮点纷呈
近年来,湖南省认真落实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统领,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工业领域。强化能耗限额管理,推进技术节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获批国家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8家。楚天科技等22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支持。二是建筑领域。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6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中心城市绿色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2022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全国绿色建造试点省。三是交通领域。全省城市公交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96%以上。长沙成功获批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完成2021年度278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全国首艘LNG动力客船即将投入运营,岳阳港作为全国“绿色循环低碳”内河试点港口已通过国家验收。四是公共机构领域。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全面铺开,全省成功创建103家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2家能效“领跑者”单位。全省3万余家公共机构实现能耗数据网上直报。2020年,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143.45千克标煤/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6.11千克标煤/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三、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稳步推进
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完善双碳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成立了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统筹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成立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个咨询委员会和能源、工业、交通等8个专业委员会构成,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二是构建双碳政策体系。参照国家做法并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抓紧编制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三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强化“三线一单”管控措施硬约束,17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4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1%;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7.3%。四是持续推进碳排放交易。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成立碳排放数据质量工作专班,完成31家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报告核查复查、数据填报、配额发放、数据质量核查、履约清缴工作。搭建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直报平台,实现了全省八大行业综合能耗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在线填报,高效支撑了全省碳数据管理和碳排放核查工作。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和全民行动。湖南省政府与亚洲开发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湘潭获2亿美元低碳城市亚行贷款,是亚行第一个低碳城市贷款项目。通过主流媒体录制“剑指碳中和”专题系列电视访谈节目,开展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和全省绿色金融研讨会等低碳宣传活动,倡导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