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途到返程,历时40天的春运落下帷幕。由于疫情影响,“回家过年”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春运路上如何才能走得平安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春运以来,各地铁路部门通过优化进站路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等形式把好每一道关卡,全力打造出了“平安、有序、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成为了铁路部门对社会关注的无声且坚定的答复。
民之所需,心之所向。与往年春运相比,今年的春运有诸多不同,疫情防控与客流高峰的双重叠加,成为了铁路部门必须承担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出行需求,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整了部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同时将火车票预售期从30天调整为15天。此举不仅优化完善了退票改签规则,也方便旅客灵活调整出行计划,在这个特殊的春运当中,尽显灵动。铁路之所以能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出行方式,正是源于其对于社会需求的一次次倾力供给。
民之所求,行之所指。“别样春运”里,虽然“走得平安”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点,但如何才能体验到更加美好的额旅途同样重要。据悉,沈阳局集团公司在管内各车站共设置人工售票窗口939个,自动售、取票机总数达到1154台。同时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了“无健康码通道”,采取登记有效身份证件的方式,取票进站。旅客的出行体验往往能够最真实地体现出铁路服务的优劣。从担心忧虑到安心乘车,老年人和“脱网人群”不必因一“码”而愁,这些从心出发的服务举措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了融融暖意。在满足人们“走得好”这一出行需求的道路上,铁路部门始终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铁路一直走在为民服务的路上,可谓步履铿锵,弦歌激越。砥砺前行的中国铁路正在不断提升旅客出行的获得感、愉悦感和幸福感,为旅客带来了一个体验感满满的春运旅途,也诠释了铁路作为国民运输大动脉的责任担当。(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