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会议精神,沂源县强化措施,早动员、早部署,迅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一是开展集中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形式,改变方法,分批次对全县900余户农资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农资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常识和农资安全使用常识,提高他们的依法诚信经营意识。通过农业信息网络、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1500余份,向农民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提高了农民的维权能力。同时,公开监督电话,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农资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迅速开展执法检查。围绕春耕生产需要的化肥、种子、农药等重点品种,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到本辖区各大农资经营门店,对其所受农资商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以假充真、主要技术指标不合格、过期失效的农资商品,责令立即撤架,停止销售;同时,积极开展春季肥料抽检工作,加大销售不合格肥料行为打击力度,提升全县肥料质量,为全县春耕生产工作保驾护航。结合当前农时农事特点,对全县种子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悦庄镇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大张庄镇、鲁村镇冬暖大棚基地的农业投入品进行了重点检查,现已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0余家,其中检查玉米品种5个,农药品种11个,没有发现违规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和违法经营现象。
三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资经营诚信店创建活动,实施农资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监管效能,努力实现农资打假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行肥料供货商“四项备案”制度,把好肥料进货关;自主研制开发了肥料备案系统,对肥料批发经营业户的“主体资格”、“经营品种”、“送货车”、“经营仓库”进行备案,实行“肥料备案卡”和“肥料一票通”集成管理,着力构建“源头可溯、安全可控、去向可查”的肥料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资经营“经济户口”档案,确保市场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利用企业年检、个体验照的有利时机,认真清查各经营户的市场主体资格,取缔无证、无照的经营业户,建立健全本辖区农资经营户的“经济户口”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奠定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基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