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苏州市相城区两户居民试水“家庭农场”

发布时间:2013/02/26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苏州市相城区两个家庭、7名成员在21亩土地上办起了“家庭农场”,半年下来卖出贵妃鸡、珍珠鸡、野鸭、火鸭等禽类近5000只,毛收入40万元。昨天,当地一家蔬菜基地的老板正好到相城区北桥漕湖生态养殖场买禽粪,场主吴根全说,这养殖场里的垃圾也是“宝”。

吴根全的漕湖生态养殖场位于鹅湖南岸,记者沿着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行的湖堤进去,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连片的土地,田间有带着小鸡觅食的母鸡,鸭子在水塘里游来荡去。吴根全告诉记者,去年6月建起来的养殖场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农场”,7名工作人员全是自己和“二场主”倪建国的“自家人”。

吴根全说,成立“家庭农场”是源于近年来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去年初,自己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倪建国,两人一拍即合,在鹅湖边上租了21亩地,又从安徽、贵州等地购买了4万余只野鸭、火鸭、贵妃鸡、信鸽等禽苗,两家7口人全部进场创业。吴根全负责销售,妻子张蕾和弟弟吴伟明分别担任会计和信鸽养殖负责人,亲戚沈师傅和老伴负责贵妃鸡饲养;倪建国专攻技术,倪建国的妻子身兼野鸭和火鸭饲养员。

幼小的禽类十分娇弱,开始时,吴根全等都睡在鸡、鸭棚中。近5万只叽叽喳喳的小动物要注射禽流感等5种疫苗。进入11月,天气一天天冷下来,为了省钱,两家人想出了在鸡、鸭棚里生炉子的办法。就这样,5万只贵妃鸡、珍珠鸡、野鸭、火鸭赶在2013年春节前夕迎来了销售高峰,一只1.5公斤的贵妃鸡平均售价80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按照吴根全的理解,“家庭农场”既以营利为目的,又能保证产品质量,所有事情大家亲力亲为,齐心协力。目前,两家人已经在养殖场里辟出一块3亩的菜园,种上了青菜、菠菜、大白菜等蔬菜,既为禽类提供“可口美食”,也解决自己日常吃菜的问题。养殖场里还挖了鱼塘、种了果树,准备引入“循环农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