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衢州市多举措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2/04/0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长期来,外出打工是该市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显著特点。该市农民收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在于本乡镇地域内劳动收入的差距,即本乡镇产业发展落后,增加农民本乡镇地域内劳动收入是增加收入缩短差距的根本途径。为此,市委市政府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措施,克难攻坚,突破瓶颈制约,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扶持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扶持农业规模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来料加工工业产业化发展。

(一)以特色产业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做强本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该市把建设特色专业村,做强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已累计创建特色专业村402个,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7.2万户。其中,2011年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创建种植、养殖、加工、农家乐等特色专业村110个,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1.6万户。

(二)多措并举,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扶持

1、加强财政资金扶持。2011年市财政首次增加了市本级特色专业村建设专项资金,共安排300万元,用于扶持34个市本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特色产业。

2、实施扶贫小额贴息信贷。2011年市本级安排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贴息资金800万元,全市争取省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594万元。

3、推进资金互助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解决农户生产发展资金。开展建立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全年新增建设低收入农户集中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村21个,累计开展试点村78个,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1810万元,参加农户4966户,拥有互助资金总额2422万元,期末借款余额1447万元。

4、创新扶贫信贷方式,推进扶贫信贷规模。一是创新“专业合作社+低收入农户”放贷模式。做法是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专业合作社,把低收入农户吸收为社员,再以社员联保形式把低收入农户贴息贷款贷给合作社,用以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创新担保公司模式。衢江区高家镇划船塘村是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该村整合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资金30万元,82户农户参股筹资20万元,共集资50万元,成立了划船塘村农业担保公司。村担保公司为入股农户融资提供担保,信用社则根据担保资金,将信贷规模放大到5-10倍。

(三)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在资金和项目上扶持发展特色产业

一方面,加强省级结对帮扶单位的对接联络,全市结对乡镇、村纷纷赴省级结对帮扶单位学习考察,联系对接有关项目;另一方面,市、县两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本级结对帮扶工作,认真部署落实。2011年,市、县(市、区)638个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4万人次,实施项目700个,落实帮扶资金3000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

(四)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为产业扶贫发展提供了资金和项目

衢江区、开化县、常山县被列为省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别扶持政策,3个县(区)分别制定了三年规划,确定了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大类89个项目,为促进低收入农户本地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巨大潜能。

(五)大力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化发展

我市积极整合省、市、县三级扶持资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来料加工业发展迅速,呈现扩面、增量、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衢州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