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蔓延,农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农民就业,武进区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狠抓家政培训,为农民就业找到了一条新路子。第一期开展的家政培训服务班,培训农村劳动力64人,就业率达100%。
一、基本情况
1、认真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武进区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职能作用,对全区农民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民就业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个别企业裁员,致使部分农民工失业在家;新近招工的企业不多,想就业的农民暂时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三类农民自身存在就业“瓶颈”:一是年龄偏大的“4050”人员,受体力、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很难找到工作;二是农村妇女,受性别、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几乎没有哪个企业需要;三是失地农民,失地前完全依赖土地为生,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易找到合适的岗位。
2、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农民参加家政培训的氛围
针对以上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武进区紧急启动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积极拓展各类工种技能免费培训,把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免费培训政策。一是区、镇劳动保障机构设立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电话,并组织镇(开发区)、街道劳动保障人员深入村委(社区)宣传;二是组织职业中介机构宣传就业、培训的有关政策;三是在区举办就业招聘会时,发放培训、就业的宣传资料。同时,还利用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播放、宣传培训信息。通过宣传,提高农民自强、自立意识,增强就业信心,转变择业观念,主动投入到就业的队伍中去。今年开春,武进区在常规工种开班的基础上,瞄准了随着城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火爆起来的家政服务,重点宣传发动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为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女性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另辟蹊径。由于宣传到位,据统计,开班前有160多人报名登记参加家政服务培训。
3、完善政策扶持,确保农民享受免费的培训服务
一是对参加家政培训的人员实行免费培训,不收任何培训费;二是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施交通、用餐等费用的适当补贴;三是对推介家政服务的人员,实施补贴;四是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免费发放《劳动就业指导读本》、《家政服务基本技能》以及笔记本和笔。
4、精心安排培训,确保家政服务培训的实际效果
武进区从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及授课时间等三方面入手,精心组织安排家政服务培训工作。一是开设了实用的培训课程。每期共设10次课程,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居家保洁、家庭烹饪、服装整烫、婴幼儿与产妇护理、老年人常见病及护理、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点心制作等。参加一期培训班40出头的赵晓妹感叹说:“没想到擦屋抹地都有那么多的学问!”“平时家里干活全凭经验,缺少‘科学’和‘艺术’,现在知道家政服务有很多学问。”二是选聘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聘请大学教师、特一级厨师、病房主任以及从事妇女工作的专家、行家来授课。三是选择农民有空的时间。根据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的多是妇女,晚上出门有所不便的特点,一改以往利用晚上时间办班的方式,选择大多数学员都有空闲的下午进行授课。培训结束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区还为参培学员建立个人档案、就业推荐、定期回访。现在一个顶级“月嫂”月薪最高的达3500元,一般的也在1500元以上。赵晓妹欣喜地说:“现在比原来在工厂干活多拿三倍工钱,并且吃饭、住宿还免费,真是看得见的实惠啊!”
二、下步打算
在众多的就业行业中,家政服务业,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专家分析是仅次于建筑业的农民就业第二大职业选择。据社会保障部对部分城市居民调查显示,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高达40%。常州市城市调查队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中每百户有6%的居民使用家政服务,并呈扩大蔓延的趋势。因此,我市发展家政服务大有可为。
1、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平台
家政服务平台是联系城镇居民与家政服务人员的载体。要对规模大、运作规划的家政服务公司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员工制的家政公司从事服务员的派遣与管理;鼓励农民以劳务成立劳务合作社,有组织向居民输出家政服务;鼓励大学生参与和创办家政服务公司;鼓励村结合城镇化发展,拓宽家政服务的领域,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2、建立家政服务的强制性保险
为减少供需双方的风险,对于家政服务员的意外伤害以及工作中给雇主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予以强制性保险,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费用,减少雇主、家政服务员、家政公司以及政府的风险。另外可以参照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从事家政服务人员必须参加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从而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地位。
3、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监管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家政服务的监管,制定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在税收、工商登记、经营管理上给予优惠政策,在财力上给予一定的引导性投入。同时,要加强监管,规范家政服务,使家政行业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