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呈现出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展的喜人局面。
碱厂镇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大镇之一,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林业生产经营占全镇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该镇以城门村、桦皮峪两村为试点,着力推进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加强林业经营管理,强化林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山林的主人,出现了争相造林、育林、护林的景象。2008年,在几乎没有荒山可供大片造林的情况下,该镇农民依然大胆投入,“见缝插绿”,荒山造林总面积达到了4500亩。
与此同时,该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和林地经济。农民依托山林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红松、榛子、板栗、杏、枣、林蛙、种苗及中草药等林地经济项目,2008年以来全镇发展干果经济林8968亩,其中平欧大榛子250亩,以大叶芹、刺龙芽为主的山野菜5150亩,以林下参。刺五加为主的林地药材6000亩,形成了一大批林地专业生产基地,大幅度增加了林业收入。部分林区农民的林业收入占到了人均收入的40%以上。桦皮峪村委员会主任王庆奎牵头联合本村2户林农承包了150亩林地,建成钙果示范园,预计3年后达到丰产期时,可年产鲜钙果5万斤,可实现利润150万元。2008年他们又增加投资30万元,新建温室、大棚8个,繁育钙果苗木40万株,2009年春销售苗木就可增收200万元。如今该基地已成为该镇集鲜果生产、种苗培育、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示范项目。桦皮峪村野生榛子资源丰富,林改后,这些榛子林地都分到农民手中。在县、镇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垦复技术作业措施,桦皮峪村建立了较为成型的榛子园3处共1000余亩,不仅每年可为农民增收20多万元,还有效的改善了村屯生态环境。
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激活了农村经济。一方面农民舍得向林业投入,特别是农户以自家山林为资本,吸引了大量社会发展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大量投向林业,“以林贷款”解决了农民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城门村村民张福军2006年购买了该村500亩集体山林和部分国家生态公益林,去年投资6.35万元,采取红松嫁接苗与刺五加混交的办法在林地冠下造林113亩,预计十几年后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辽宁省本溪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