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大市。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能力,落实发展保障,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基本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呈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新突破。各级农业龙头业从2000年的38家发展到2008年的268家,其中已授牌的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152家,县级42家。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新突破。从2000年形式松散未登记的零星几个发展到目前规范化管理的192个,成员总数达 14817 人,带动农户9 万多户,其中专业合作社年销售农产品总值2.5亿元,经营总收入2.2亿元。
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有新突破。在巩固提高金柚、单丛茶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脐橙、油茶、南药、甜玉米、竹笋、花卉、蔬菜、山地鸡、优质米、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目前,全市水果面积118.3万亩,茶叶1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40万亩,油茶果总产量达5万吨,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5个,建成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油茶加工厂3间,年加工油茶籽5万吨,年产精制茶油1.4万吨。其中,兴宁市被授予广东省第一个“中国油茶之乡”,平远县被列为“油茶丰产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连片万亩果茶基地13个,连片千亩以上的果茶基地220个,连片百亩以上果茶基地1013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59个。金柚、茶叶、脐橙、油茶、南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梅州的拳头产品和农村支柱产业。
四是农产品加工有新突破。梅州市水果、茶叶、优质米、蔬菜、油茶、南药、畜产品、水产品的加工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25家,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5.2亿元。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226个,常年从事农产品流通人员7万多人,其中较大型批发市场8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21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5个。
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四个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发展质量有新提高。各级龙头企业内挖潜力,外树形象,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近年来,梅州市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出口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全国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据不完全统计,梅州市各级龙头企业的产品在其它各类评比中获得各种奖项100多个。
二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新提高。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48.8亿元,带动农户35.8万户,户均年增收2880元以上。如丰顺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的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制药厂,带动农民利用山地、旱坡地种植青蒿3万多亩,据测算,每亩旱坡地可实现产值1000元,农户可得到纯利润600元左右。
三是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有新提高。发挥名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取得了成效,如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的雁南飞牌金单丛茶,大埔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的西竺牌西岩单丛茶、西竺牌西岩乌龙茶,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的华银牌阴那山单丛茶,丰顺凤山茶叶有限公司的龙星牌乌龙茶,丰顺黄金食品厂的黄金牌姜糖等6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其中西竺牌商标、雁南飞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四是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新提高。梅州市有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到50万亩;同时,制定并由省发布实施了2个省级农业标准。目前,全市累计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97家,产品总数109个,认证面积25万亩,年产量21万吨,年产值9.5亿元左右;绿色食品总数9个、有机食品总数9个。同时,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精心培育名牌产品。今年新增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至此,全市累计有1个国家级名牌产品、19个省级名牌产品。其中,梅州市佳鸿达食品厂生产的“佳仙牌”柚皮蜜饯、广东大埔县顺兴种养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星奇泰牌”蜜柚、大埔县康达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凯达牌”茶王、梅县雁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客乡牌”米粉、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田牌”有机大米、大埔县万事达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晨露牌”乌龙茶共6个产品今年获评2008年省名牌产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西竺牌”西岩乌龙茶和梅县华银茶业有限公司“华银牌”阴那山单丛茶复审省名牌,获得通过;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西竺牌”单丛茶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
三、抓好“四个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是在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明确“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定位,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坚持抓特色、抓龙头、抓示范,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大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把产业特色和产品质量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化经营项目特色化。立足梅州市山区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打造金柚、油茶、南药、脐橙等品牌。在提升金柚产业上,梅州市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规范栽培,着力提高金柚的品质。如兴宁市龙威公司生产的金柚内地销售10元一个,外销香港等地价值更高。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金柚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有金柚茶、金柚酒、金柚含片等,并成功研制出从金柚中提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柚黄酮。在发展油茶产业上,以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新兴的特色产业——高山油茶系列产业,生产天然保健食品油——高山茶油,开发洗发水、沐浴露、花肥等系列产品。在发展脐橙产业上,梅州市的梅县、平远等县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积极培育脐橙生产基地,前景广阔。在发展南药产业上,着力抓好青蒿、巴戟、八角、阴香等南药生产。如丰顺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并建成制药厂,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高端产品,独具特色。
二是把创办龙头企业和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多渠道培育现代市场主体。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突破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运用政府扶持、引进外来资本和培育民间力量等办法,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多层次兴办、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发展。如梅州市丰顺县引进了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创办丰顺温氏家禽有限公司,2005年,该公司销售额达一点八亿元,2005年该公司直接带动农户644户,农户获利二千余万元;2006年,该公司带动八百八十六户农户养鸡二千万只,产值达二点四亿元,农户总利润三千六百万元,户均四万元;2008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四亿多元,农户获利三千七百多万元。此外,公司还给当地运输等行业带来了超过二千多万元的附加产值。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当地养殖业,推动当地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水平在产业化的实践中得到较大提高,促进其产业升级换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把完善市场体系和改善市场环境结合起来,全力开拓市场。同步考虑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改善,在建网络、拓经营、强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产销衔接、管理规范、运作便捷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从加强管理入手,逐步推行市场准入,规范监测手段,严格监管产品质量。同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把分散的农户统一起来,打品牌,闯市场。如梅县水果流通协会,年销售水果27万吨,其中金柚14万吨,占梅县金柚总产的70%以上,很好地解决了金柚流通问题。又如蕉岭三圳招福蔬菜合作社,年销售各类蔬菜2万多吨。
四是把企业利益与农户利益结合起来,构建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以合同或订单订购、保价收购、利益返还、农户参股、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服务等方式,以“公司+基地+市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关系内部化,实现双赢。如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建的丰顺威华食品罐头,年加工甜玉米、竹笋罐头能力达到1.5万吨,从而带动6000多户农户种植甜玉米、竹笋,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结合梅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了优质资源研发、农产品加工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三大类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2008年已完成产品订货项目118个、金额20.94亿元;完成农业招商项目33个,投资总额14.097亿元。同进,加强粤台农业合作,全市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中7个已基本建成,另有2个正在建设之中。大力推介梅州名优新特产品及农业发展项目,全面提升梅州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出口能力,吸引外企和外资合作投资发展梅州农业。2008年10月上旬,梅州市在雁南飞旅游度假村成功举办了由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的2008年梅州市现代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组织了15家农业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有七大类近百件产品参加展示交易,共签约6.2亿元。
当前,梅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完善思路,破解难题,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工业化的新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用标准化操作规程保证农产品质量,逐步实现农户与先进技术对接,农业与工业对接,农村与城市对接,进一步增强农业竞争力,千方百计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市八大特色产品基地达到290万亩以上,形成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体系;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超过300家,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力争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上市,龙头企业联结农户达到38万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220家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25个以上;生态旅游农业蓬勃发展,农业旅游发展体系初步建成,农业旅游基地增加,形成一批影响力大的新的农业旅游园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广东省梅州市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