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赤峰市各级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强势发展,设施农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请听赤峰台记者王忠阁采制的一周视点《要让设施农业利润最大化》。
从2004年开始,赤峰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到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46.2万亩,占自治区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2%。呈现出了地域特点: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设施农业每年都以10万亩的速度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小区规模不断扩大,50亩以上规模的小区达1000多处;二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设施栽培中新品种应用率达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60%以上,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赤峰市农牧业局多种经营站副站长张永奇:【产值这块儿,大约43亿元,总增加值25亿元,仅此一项,全市农牧民人均纯增收1200元。】。同时,随着设施农业产业链条的逐步延伸,市场建设、储藏保鲜、加工企业等逐步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并投入使用的蔬菜批发市场30处,年交易总额13.25亿元,收入1.39亿元,市场带动农户近22万户;蔬菜加工企业15家,加工能力1,200万吨,市场带动农户近3万户;蔬菜贮藏保鲜库15处,年实现收入5,341万元。
虽然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但总体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格局。基地建设规模小、布局分散,导致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水平较低;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网络、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不健全;蔬菜等设施产品质量不高、品种档次较低,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利润空间大;龙头企业建设滞后,贮藏、保鲜、深加工等环节薄弱。特别是设施农业投入产出比这块儿,还远远落后先进地区。由此可见,赤峰市的设施农业在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还应该追求设施农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最终目标。
今年,赤峰市各地都尝试着对设施农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改革,不再单纯的种蔬菜。松山区太平地镇党委书记刁志刚:【咱们太平地这块儿,2009年主推的4000亩设施农业,就是以设施果树为主。其中以葡萄为主,其他的辅助油桃、鲜桃和香瓜。抓好质的提升,促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提高效益。】忙牛营子村的大棚户战武把一亩地的大棚全都栽植了葡萄。【我这个棚呢,一共载了464颗葡萄。现在看呢,价格大约在6到7块之间。】他的棚一茬能产葡萄6000多斤,收入在3万元以上。酱坊地村的陈坤把两亩地大棚全部种上了油桃,同时套种了香瓜、樱桃柿子等果菜。现在,不但桃树挂满了绿油油的桃子,卖香瓜和柿子已经收入了3万多元。他更看好油桃的收益:【一亩地产5000斤,打5块钱一斤的话,两万五。我这个棚就是5万块。第二年能达到一万斤,就是10万块钱。】看来,改变种植模式,品种逐渐从蔬菜类向果树类转变,是一条发展路子。
在松山区当铺地关家营镇北道村,用大棚养殖灰鹅,效益更好。毛鹤飞今年初购进了11000只赤峰万利丰鹅业有限公司的鹅雏放在大棚里饲养: 【这批效益,我们算来,刨去饲料,人工场地这些花销,纯利润在20-30万吧。】把鹅养在蔬菜大棚里,因为采光比较好,一出太阳,这温度就跟着上来。同时还不用生炉子用煤既省钱又省力,而且也不影响蔬菜大棚的再利用。毛鹤飞:【他这鹅子的粪便,属于还田式的,如果他这几个月出栏以后说不养了,咱可以种黄瓜、柿子、种别的青菜一样,就是把鹅子的粪便都用旋耕机旋了以后,到时候咱棚就直接能使了。】利用蔬菜大棚养鹅不但收入高,还可以使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他们这种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更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还有,宁城县的设施农业走规模化的路子,组建蔬菜合作社,以规模要效益。目前,形成了尖椒基地、黄瓜基地、食用菌基地,也都大大提升了设施农业的产出效益。
总之,设施农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设施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实施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以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支撑,提高设施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以加快服务体系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内蒙古赤峰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