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阳谷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投入为保障,扶龙头、建基地、抓市场、兴协会、创品牌,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 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农业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它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的综合功能。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县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出台了多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扶持壮大了凤祥集团、荡宇集团、维尔康三阳食业公司的30多家“农”字号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和思想观念,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的双赢。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74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其中国家级1家(凤祥集团),省级2家(荡宇集团、露易莎调味品有限公司),市级6家。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形成了1.3亿只鸡、100万头猪、100万只羊、10万头牛、5万吨蔬菜、25万吨小麦、60万吨饲料和30万立方米的木材加工能力。积极引导三阳食业与济南维尔康集团合作,组建了维尔康三阳食业有限公司,产品打入济南等大中城市,使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凤祥集团,2008年面对“输日毒饺子”和“三鹿奶粉”事件的负面效应,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苛刻的贸易壁垒形势下,鸡肉及其制品产销量、出口量和效益实现了稳定增加,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6亿元,利润2.8亿元,上交税金3655万元,出口创汇6600万美元,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周边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全县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45亿元,年加工销售农产品125万吨,带动基地31万亩, 23.8万农业人口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二、 规范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第一车间,是农产品批量、均衡供给的保证。近年来,阳谷县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合理布局发展农产品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形成了9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31万亩,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8.6万亩,发展了120多个专业村。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凤祥集团为龙头的肉鸡生产基地,1000只规模的肉鸡舍发展到1700余座,5000只规模的肉鸡舍发展到1400余座,三省、12个县的6000多户农民每年为凤祥集团提供6000万只的毛鸡;以旭日食品、华康冷藏和三大食品为龙头的4000只规模的“817”黄鸡生产基地发展刀1100余处;以省级龙头企业荡宇集团和县食品公司的生猪、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年出栏量分别达到45万头、48万只和5.5万头。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鲁信清真食品公司的分割羊肉,销往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市级龙头企业景阳冈良种猪繁育养殖场年出栏生猪2.2万头,存栏基础母猪1590头,发展会员263户,带动规模养殖场200多处;以森泉板业为龙头的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发展到16.7万亩,年消耗枝桠、树根32万吨,加工高、中密度板20万立方米,带动方圆100多公里的农民种植速生杨;以省级龙头企业露易莎调味品有限公司、8个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5万亩,年生产蔬菜150万吨,深加工销售5万吨;以神龙面粉厂、康乐面粉厂为龙头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到60万亩;全县优质干杂鲜果面积也发展到3.4万亩,樱桃山庄种植的近3000亩大樱桃等十几个品种,被列入了全国优质果树基因库。
二是积极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制订绿色标准,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全县制订实施农业标准15项,推广各种技术规范32项,9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均建成了标准化示范基地;省农业厅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9个,认证绿色食品1个,认定无公害生猪产地1处,注册商标7个。“京运”牌西葫芦、“景阳冈”牌西瓜、“运河”牌小油菜、“祥丰”牌辣椒、“超凡”牌苹果等无公害农产品产销两旺,打入了全国大中城市市场。
三、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货物畅流
一是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非营利或低偿服务、对外经营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服务,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相继组建了肉鸡合作社、蔬菜协会、生猪协会、辣椒协会等72个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各个领域,带动农户7.6万户,年销售农产品18万吨,年销售额5.7亿元。
二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近年来,阳谷县在农产品流通业致力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小贩为主的新型商品流通体制。目前,全县拥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1个,其中拥有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年交易总额5.16亿元;个体购销大户366个,年经销农产品6.7万吨,年经营额2.1亿元;农民经纪人3900人,年经销农产品9.8万吨,年销售额2.8亿元。紧紧抓住被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的机遇,以县供销大厦超市、阳谷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两家企业为依托,新建、改造生活资料农家店120家,农资农家连锁店373家,使农产品实现了货畅其流,为农民架起了通往市场的桥梁。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阳谷县发展计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