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落实惠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优化发展一村一品、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民增收
以优质粮食生产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高标准良田的建设,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整治低产田。目前,一期已清淤沟渠13千米,动用土方130000方,新挖农沟5.5千米,动用土方95000方。平整土地5000余亩,新修机耕路7.5千米;二期已清淤沟渠29千米,新挖农沟8千米,动用土方20万方。平整土地8000亩,新打机井90眼。新修防渗渠道3000米,农田线路铺设12000千米,农田林网种植15000株,新修过路涵桥17座,配套井房16座。通过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片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良田4.9万亩。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还田面积,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时晚播、精量播种、深耕改土、氮肥后移、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粮食单产面积,推动农民增收。
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农民增收。
(1)积极争取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面积达到73.53万亩,补贴资金735.3万元,补贴大幅提高,种粮收益逐步增加。
(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群众采集化验土样4700个,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明白纸和配方施肥建议卡共计82000余份,每亩节支增效43.8元,为全市粮食生产节支增效2000万元。
(3)市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的国债沼气项目被列为全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现已建成使用沼气池3000余个,今年又新申请建设任务3000个,沼气池的大力建设让广大农民用上了卫生厕及清洁无污染的环保能源,有效推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开发。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加大培训、服务和指导力度,全市共发展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养殖、农技服务、供水服务等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48家,其中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120家,沈庄玉米合作社、四季青蔬菜生产合作社、沙河新西瓜合作社、王子付奶牛养殖合作社、亿陆发奶牛养殖合作社都已拥有自己的产品商标,产品已销往省市的企业和各大超市,全市入社农户已达12000户,辐射带动农户30000户使入社农户平均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
四、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积极抓好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和瓜果种植等“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力争全市新增“一村一品”示范达标村5个。
五、抓好农村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拓宽农民增收
构建了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网络,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统筹全市有效培训资源,依托禹城市劳动技校、禹城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禹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网络,抓好多种技能培训,在2008年已培训转移劳动力11000人的基础上,2009年力争培训3000人,使劳务收入达到农村家庭收入的50%左右,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禹城市紧紧依靠市府市委的坚强领导,依靠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依靠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作出新贡献。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禹城市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