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五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领泰安市岱岳区农业

发布时间:2009/04/24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普通番茄在市场上5.5元钱一公斤,而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按照国家农业标准生产出的“泰山珍珠”牌番茄,在北京大润发超市却可以卖到16.5元钱一公斤。2008年,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共收获番茄1.88亿公斤,产值5.25亿元,还带动起了周边大汶口、马庄、满庄等地的番茄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亩产增收600元。当地农民说,按标准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个头、颜色都差不多,还能卖出好价钱!

    农业标准化鼓起农民钱袋子

    前不久,泰安市岱岳区把建成房村“泰山珍珠”牌番茄、徂徕山大樱桃2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完成绿色食品黄瓜种植技术规程等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标准制定、备案、推广工作,列为今年要为民办的实事。为什么泰安市岱岳区如此重视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据岱岳区质监分局介绍,因为实施标准化生产为岱岳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拿板栗来说,早在周秦时代就记载泰山板栗的生产情况,泰安市岱岳区板栗共有优良品种30多个,但一直缺乏板栗精品园、高产园、优质园。2003年,泰山板栗被批准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下港、黄前等16个乡镇划入示范区内,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立地条件,增加灌溉面积,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等板栗生产标准化技术,使板栗生产总面积达到22万亩,示范户达到5万亩,下港板栗被命名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板栗价格也随着上涨,最高时卖到20元一公斤。

从上世纪末开始,岱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成立了全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他们从久负盛名的泰山板栗、良庄瓜菜和蚕茧入手,规范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收购,并通过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桑蚕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岱岳区累计投资510万元,建立示范区面积5.5万亩,三年平均亩产量146.3公斤,比示范区项目前三年提高了31.4公斤,示范户人均年增收181.61元。鲜茧质量提高了2个茧级,洁净率提高0.5个百分点,干茧销往全国十几个大丝厂,并出口日本、韩国。

目前,岱岳区共拥有桑蚕茧、泰山板栗、泰安良庄瓜菜、徂徕山大樱桃、“泰山珍珠”牌番茄五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蔬菜、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4.85万亩、41.2万亩和61.7万亩。

实施农业标准打造农业名牌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徂徕村种植大樱桃已有10来年了,由于果农在管理上不规范,坐果率低、质量差别大,效益不明显。2008年,岱岳区将徂徕山大樱桃和“泰山珍珠”牌番茄列为该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行标准化管理,从建园到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分级包装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使果农对园片的管理基本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预计结果后平均亩产1000公斤,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关键在农民。为此,岱岳区质监分局从制定实施农业标准入手,完善标准体系,共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0项,初步形成了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该局还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合理划分了以良庄镇、房村镇为主的设施蔬菜,以山口、祝阳、范镇为主的生姜大蒜等5大农产品主产区,按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7条标准,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目前,全区以泰山新兴蔬菜、北宋村泰绿蔬菜为代表共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92家,入社会员5万多人。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重点帮助龙头企业抓好标准化工作,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目前,在岱岳区制定的40项农业地方标准中,有17项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为岱岳区农产品创建农业名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良庄的“泰绿”牌马铃薯、房村的“泰山珍珠”牌番茄、下港的“东岳”牌板栗三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泰安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