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建设“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外向”农业这一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组织实施《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保障供给”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发挥水稻育种和生产优势,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扎实推进水稻创高产等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水稻单产连续五年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市为单位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优势特色产业带(区)基本形成。依托规划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农业优势产业特色,初步建成了洮滆平原花木、洮滆两湖特种水产、武进东部应时鲜果、金坛食用菌、丘陵山区特色茶果及优势畜牧业等六大产业带区,形成了“花木、水产、蔬菜、生猪、家禽”等5个年产值超10亿的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97个。其中,洮滆花木板块近17万亩,占花卉苗木总面积64%,去年武进区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中国花木之乡”;洮滆两湖高效渔业规模养殖面积32万亩,占渔业总面积64%;金坛、溧阳丘陵山区茶叶种植10.8万亩,占茶叶总面积95%;金坛西部丘陵山区优势畜牧产业带集聚了7个万头猪场、3个百万羽以上养禽场,全市生猪、蛋禽、肉禽规模养殖比重已分别达到了63%、87%和93%。
(三)“三资”投入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各地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在加快本地资源开发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市每年“三资”投入农业的增幅都在25%以上,去年达到了28.8亿元。特别是金坛、溧阳两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形成了一批千亩以上特色园区。其中,天目湖农业生态园已完成投入3.6亿元,开发面积近万亩,成为全省企业投资开发丘陵山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农业示范园区。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多年的扎实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在全市已基本形成,产业经营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2007年,全市35家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8亿元,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达到了48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4家),带动农户24.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3%。去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交易量向社员二次返利6818万元、按股分红2709万元。
(五)农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夏溪花木市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苗木集散、交易市场;连续多年在上海举办名优农产品展销活动,有效提升了常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组建了农产品行业协会、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和休闲观光农业协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规程的制订和实施,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也得到了新的加强。目前,全市已有市级名优农产品158只、省级名牌21只,有367只无公害农产品、228只绿色食品、117只有机食品通过省级以上认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