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常州市六大措施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发布时间:2008/10/31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常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化、农民组织合作化,加快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重点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2004年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已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正在组织新一轮《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科学谋划,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现有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产业带区的示范、带动和集聚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效设施农业的布局,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功能区域,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放大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坚持从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入手,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区域,集中资源,重点发展;选择对生产效果影响大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推进,重点突破。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加快花卉苗木、特种水产、时令水果、特色蔬菜、食用菌、特色茶果、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二、加大结构调整,努力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水平。立足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和区位特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在特色、规模、效益上求突破,武进、金坛、溧阳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力争培育两个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推广应用防虫网、遮阳网、喷(滴)灌等辅助设施。积极发展保鲜要求高、流通半径小、消费需求旺的高档蔬菜,做大做强应时鲜果和名特茶产业,加快发展高档花卉苗木产业,提升现代园艺业发展层次。二是积极发展设施畜牧业。重点支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集中处理,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三是加快发展设施渔业。着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加强标准化生态鱼池、网箱养殖、工厂化育苗、微孔增氧等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高产技术普及化和健康养殖生态化,提高设施渔业发展水平。

三、加强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平台。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各类示范园区的建设来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明确园区发展定位。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在更高层次上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的平台、种子种苗生产的基地、产业带动的载体、休闲观光的场所,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地下防渗渠和小型泵站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喷滴灌设施,提高灌排标准。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农机服务组织作为新阶段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机作业服务。三是注重培育园区特色。每个园区都要有一个主导产业、依托一个科研单位、实施一套技术标准、培育一个品牌产品,并明确进入园区主体的产能标准。一般大棚设施栽培园区的亩产值要在1万元以上,露地生产的亩产值要在5000元以上,养殖园区的产值要比面上高20%以上。四是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研究制订激励政策,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发展高效农业,增强农业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项目规模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拓展项目、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加快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超强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设施农业是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效益密集型的产业,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增强设施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按照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选育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优质品种、专用品种和特色品种,组织攻关一批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突破一批节肥、节药、循环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适应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机具,实现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积极推广设施蔬菜立体高效栽培、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果树棚架栽培、葡萄避雨栽培、优质瘦肉型猪集约化健康养殖、高密度集约化水产苗种繁育等新技术,加快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新模式,提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三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现代农民。

五、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激发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针对影响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立足实际,加快机制创新,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要实行规范引导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增加农民土地收益。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70%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在深入贯彻《合作社法》、进一步规范运作的同时,加快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从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入手,将目前松散的协会加快改造成为紧密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强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分散的合作组织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加快整合,在区域内形成“一品一社”,以此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联合,形成真正的行业协会,更好地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订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加快向规模大户、农业企业、农业园区集中。市里将出台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对集中流转土地面积100亩以上的项目,市财政对流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进行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由市农办、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四是探索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和农业保险机制。各辖市区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贷款担保机制,增加担保金基数,扩大担保总额。探索建立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为主的担保体系,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等进行抵押贷款的办法。同时,把高效设施农业逐步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减少种养大户和企业的风险。市里将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对试点市区按照保费总额的20%进行奖励。

六、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投资”的原则,多渠道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扶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中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新发展的连片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大棚,以及循环水产养殖园区。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目标,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常州市党委、政府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