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新乡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08/10/0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近年来,新乡市各地为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并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构建发展平台,培育发展主体,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一、新乡市品牌农业发展态势喜人,日益发挥出巨大作用

(一)农业品牌注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乡市各地逐步注重利用注册商标和品牌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去年以来,农业注册商标和品牌建设步伐加快。近两年,新乡市农业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部已商标注册申请量的30.4%,较前几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2007年新乡市有10个农业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几乎是前些年省著名商标的总和。总体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成为商标注册的又一重要主体。去年,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申请注册的农产品商标达23件,占当年涉农商标申请注册总量的四分之一。二是农村种养大户申请商标注册的日益增多。2007年,全市农村种养大户新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32件,占总量的33%。三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突破。2002年原阳大米协会注册的“原阳大米”商标成为河南省粮食类首件原产地标记证明商标。2003年“封丘金银花”获得原产地标记证明商标。

(二)农业品牌发展向优势产业集中

近年来,新乡市各地在发展品牌农业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优势农业、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和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特色化的特征。新乡市的农产品品牌主要集中在面粉、大米、植物油、中药材、饮品、方便食品、畜产品等类别。全市面粉注册商标51个,涌现出 “五得利”、“新良”、“舒丰”等一批知名品牌和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大米形成了“原黄”、“黄蕊”、“亨源”、“珍玉”、“方欣”、“赵建华”六大品牌。食用油有“延亨”、“源真坊”、“健发”、“华豫等品牌。

(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并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加工生产,开展全程质量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实力的品牌。截至目前,新乡市先后有“原阳大米”、“金粒”优质强筋小麦、“豫绿”金银花、“贡参”胡萝卜、“新科”小麦种子、“陈桥”石榴和“新科”白菜种子7个农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航空”啤酒、“新良”植物油、“光强”胶合板、“长远”挂面、“亚兰”方便面等6个农产品加工类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卫丰”面粉、“世魁”牛肉、“牧野”酿酒麦芽等24个农产品加工类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四)农业品牌的效应初显成效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催生一批农产品品牌,产生明显的品牌效应,实现了“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一是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经营,龙头企业大大提高了开拓、占领、巩固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产品销量,不但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打入了国际市场。获嘉县绿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打造“绿丰”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引来韩国M.J国际公司签订了蔬菜回收合同,实现了蔬菜直接出口。二是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新乡市农产品以商标品牌为载体,将农产品的品质、特性传递给消费者,树立了良好信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高投入-高效益-高投入”的良性循环。曾获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原阳大米,在产地标记证明商标使用后,每公斤销售价格比以前增加了0.2元,较周边销售价格高0.1元,每亩增收150元。三是有效地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化经营的过程,通过品牌农业的发展,促使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体。河南金粒麦业公司创建“金粒”牌小麦,国内众多面粉加工企业的首选品牌,并于2002年实现国内磨粉小麦首次出口东南亚。金粒公司推行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成为全国粮食行业改革的样板。

二、新乡市品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新乡市在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乡市农业大市的地位相比、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一)品牌意识不强

首先,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种养大户注册商标持有率来看,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已高达80%,而新乡市还不足30%。其二,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比较滞后。新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具有一定数量的符合申报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资源,但直至目前,除原阳大米、封丘金银花成功注册外,其他诸如封丘石榴、芹菜、辉县山楂、获嘉大白菜、延津胡萝卜等,还没有申请地理标志注册。其三,商标境外注册尚为空白。新乡市虽然拥有一批出口农产品,但申请境外注册的商标一件也没有,大多数农产品出口仍依靠转口贸易。

(二)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少

目前,在新乡市已获得知、著名商标认定的农产品品牌中,有较大影响的很少,能够冲击国家驰名商标的不多,更没有像“双汇”、“蒙牛”、“伊利”等在全国极有影响力的品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缺乏以品牌增益、求发展的现代经营理念和长远发展战略。有不少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规模发展不起来,有些产品虽有较大的产销规模,但始终寄人篱下,采用贴牌包装销售。近几年,新乡市的花生油年销售额达3亿元,但其中60%的产品销售给了国内著名的经销商贴牌包装后上市销售。如新乡市的花生植物油销售给“福临门”的价格为1.5万元/吨,而“福临门” 贴牌包装后的市场销售价格却高达2.1万元/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品牌运作策略,再加上体制不顺等原因,导致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和竞争实力的农产品品牌一直未能做大做强,未能经受住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致使品牌由盛到衰。

(三)农产品品牌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初级农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产品少;粮棉油产品多,畜产品少。品牌的核心是自主创新。目前,新乡市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质量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较弱,特别是在自主创新方面,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新乡市农产品的新品研发力度不大,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到新的档次,产品更新换代慢,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效益优势。

(四)品牌利用保护意识差

新乡市已有一些农业品牌,如原阳大米、封丘金银花等,因品牌的利用和保护不到位,其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原阳大米曾获国内金牌,品质、口感属国内一流,与每公斤90多元的日本水晶米进行指标比对,品质毫不逊色,甚至一些营养微量元素还高于日本米。但由于在品牌使用方面缺乏有效协调和科学管理,使原阳大米品牌成了“谁都可以使用,谁都可以充抵”的公共用品。没有人去珍惜、维护这一来之不易品牌的声誉。闪耀的金牌下,市场的回应却是“一流米的品质,三流米的价格”。封丘金银花产品因其品质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在国内享有盛誉,2003年获河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但产品则通过广东、上海大量间接出口到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实现直接出口的数量却寥寥无几。可见,金银花这一品牌的作用尚未充分挖掘,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市场空间。

三、推动新乡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随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品牌对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农业的发展,将起到愈来愈来重要作用。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优质农业资源,发展品牌农业。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品牌农业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品牌意识,突出区域优势

产业发展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品牌建设的关键。要树立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主抓优势产业,重点抓产业链条的关键点,着力培育品牌。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围绕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畜产品、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结合一村一品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整合、保护农业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兴农。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围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畜产品、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制定促进品牌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将发展品牌农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重点对创国家、部省级品牌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创建实体予以奖励;对农产品产地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获准注册进行补助;对品牌的宣传和推介进行补助;以及完善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夯实农业品牌基础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抓好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要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依托已形成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要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推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追溯制度,打牢农业品牌发展的基础。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创建农业品牌主体

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关系,通过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连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加工生产,以标准化操作和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业品牌。

(五)注重品牌整合,加强品牌营销

应发挥涉农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影响力,使品牌产生效力。要善于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农展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河南省新乡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