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固始县上半年中央各项支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08/07/21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一、今年农村投入建设情况

1本地区农业和农村投入情况

今年初固始县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把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依据豫政办[2008]16号文件精神,通过对各村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29个一类村、215个二类村、355个三类村和2008年度68个示范村,按照不同的建设标准,围绕九大建设任务,因村制宜,制订计划,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上级安排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截至20085月底,上级安排固始县改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项目5个,共下达水利项目资金2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万元,省财政资金95万元。具体落实情况:1、下达中央特大抗旱经费20万元,主要用于因为遭受干旱灾害地区送水所发生的费用,目前资金已落实到位。2、下达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0万元,项目涉及三河尖乡、草庙集乡,规划面积6300亩,效益人口5800人。计划于20088月开工,200811月竣工。3、下达重点修经费省级25万元,主要用于史灌河汪营险堤锥探灌浆补助,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4、下达农业供水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省级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鲇鱼山灌区干渠整修配套,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5、下达水土保持补助费省级10万元,主要改善石漕河生态环境,提高水土流失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km2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千亿元农村道路工程项目投资计划下半年有望下达。

二、有关重大政策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情况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分配实行“省计算到户、控制到乡、分配到县”的办法。2008年省财政分配给固始县的粮食直补资金总额为2368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总额为6279万元,两项补贴资金合计8647万元。全县范围内粮食直补保持2007年总额、标准不变,实行统一补贴标准17.00/亩;农资综合直补依据粮食直补面积,全县执行省统一补贴标准45.08/亩,两项目补贴合计标准62.08/亩。

2油菜良种补贴情况

2007年,省政府下达油菜良种补贴资金900万元,补助油菜90万亩(每亩补10)。经过乡镇政府核实统计,县农业局、财政局按照程序审核应补贴油菜种植面积72万亩,发放补贴资金720万元。

3农机具购置补贴情况

2008426省财政厅下达《河南省2008年农业机构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豫财办农[2008]73)。根据往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为使补贴政策惠及更多农民,2008固始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5万元。工作进度安排是:20084月至10月,根据省下达实施方案,对本县农业生产需要、农机化现状、农民购买能力和购买积极性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年度补贴机具种类、数量和资金分配计划、管理措施等,制定本地《2008年农业机构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由县农机、财政联合向省财政厅、省农机局备案。

4能繁母猪补贴情况

2007年,省政府下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9.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12.8万元。每头母猪补贴50元,计划补贴能繁母猪5.64万头。经过县畜牧局、财政局和乡镇政府核实,实际补贴能繁母猪5.51万头,补贴资金275.5万元。

5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情况

固始县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每年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部分按照惯例均于下半年投入。

三、支农政策的作用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支农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作用

2007年,固始粮食总产达到11.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路、渠、田农业综合开发整治,在改善灌溉条件的同时,也降低了灌溉成本。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大型农机具进田作业提供必要条件,大型农机具的补贴,激发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热情,所以支农政策的落实,大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可以说,农业的机械化对长期稳定粮食生产将产生决定性作用。

2、支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固始县在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一是全县农户的种植补贴面积以农业税减免前的种植面积为基础,据实核减退耕还林、基本建设和国家合法征占等不种植粮食的面积后核定。全县各乡(镇)因补贴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补贴资金由同级政府负责筹措,且不低于县核定的标准对农户进行补贴;各乡(镇)因补贴面积减少而结余的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整,解决个别乡镇以前年度暴露的因“有地无税”未享受补贴的面积或提高粮食直补亩均补贴标准。目前固始县“有地无税”未享受补贴的面积远远大于因退耕还林、基本建设和国家合法征占减少的面积,加之固始县是财政穷县,2007年财政一般性收入2.89亿元,人均财政一般性收入不足180元,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仅依靠本级财政解决未享受补贴的农户问题难度很大,时间越长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极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发生。二是折卡发放和农民支取补贴不方便。固始县劳力外出务工多,举家外出人员比重大,按补贴政策“七不准”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办折(卡)和发放折(卡)任务重。农民领卡后需到乡镇级银行网点支取补贴,因交通和留守人员文化素质及身体状况相对不好影响,支取补贴不方便。

四、基层干部群众对有关支农政策的反映、意见和建议

1重新核实各地种粮面积据实进行补贴,使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落实不留死角。

2在商贸繁华集市设立补贴支取网点,方便广大农户。

3在保持现在支农惠农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将以后预备提高各项补贴标准的资金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二是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支持农业减灾防灾灾防灾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建立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

1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调整增量,新增财力投向“三农”。

2建立财政激励引导机制。采取财政补贴贴息,投资参股,以物代资,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激励方式,引导和激励农民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3建立信贷资金融资机制。要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吸收信贷资金等投入“三农”建设。以财政信用为主体,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贷款的力度,尽量将贷款手续的繁杂程度降至最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

4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形成合力,提高效率的要求,在支农支出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两个环节,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加强财政监督,研究制订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使用机制。

5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1支持粮食稳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各种用于农业的资金要适当集中向粮食生产倾斜,重点支持优势区域或优势品种的粮食生产。支持粮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粮食储备“种子工程”建设,继续实行粮食大县奖励。

2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合理确定农业科技推广领域和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服务。                 

3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组织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4支持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重大动植物疾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大防御灾害天气的能力,完善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1以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重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就学资助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2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经费,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效果。

3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农民就医条件。

4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为重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重点支持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点、村文化室建设,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

5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提升农民保障水平。落实五保养老政策,低保政策,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支持“少生快富”工程。

7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狠抓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包括饮水安全在内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保证农业和人畜用水,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2狠抓农村道路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开发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解决农村出行难、运输难的状况。

3狠抓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动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整脏治乱活动。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4狠抓村庄规划和建设。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以农民集中居住地为导向,搞好村庄规划。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河南省固始县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