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渭源县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平台

发布时间:2008/07/18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中药材、小麦、蚕豆等,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是省城兰州和临近县区旅游休闲和避暑的理想之地。全县已经形成了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业、旅游业四大优势产业,随着优势产业的逐步壮大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达到8.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98%,达到4.6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为 2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813 元。渭源经济发展都是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渭源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扶贫困县之一,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工业经济严重“短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特征非常突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压力特别巨大,城镇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充分的发挥起来。从总体来看,渭源县的城镇化水平仍比较落后,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的培育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齐全,功能配套性不强,还没有真正成为有效聚集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有形载体,难以更好地发挥聚集和辐射效应。

当前,城镇经济不仅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按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产业做强、规模做大”的目标,近年来,渭源县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扩大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切实优化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的配置,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打造具有较强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平台,力争将渭源建设成定西市交通主干线上的一个新的汇集点和环境优美的小城市。

一、科学规划,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现代社会,经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平衡发展的根本因素。集中有限资源,使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发展城镇经济的本质所在。科学合理的城镇经济发展规划,则是集中有限资源,加速形成经济增长极,促进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渭源县完成了县城及8个小城镇的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本着“离土不离乡”的原则,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功能。把发展提升服务业作为优化城镇功能的关键措施来抓,综合考虑,合理满足人们的精神、物质双重需求,打造优越的人居环境,加强各类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物流,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空间。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快捷、便利的生产生活服务,2007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2户、个体工商户231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消费趋于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5.25%。

二、创造精品,体现特色。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城镇风格特色的关系,不断追求个性特色。强化精品意识,注重建筑的造型、和整体设计,合理布局,体现特色,形成风格,不搞千篇一律,高度重视城镇文化底蕴的挖掘,不断开掘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用现代眼光去发掘优秀文化内涵,用现代眼光去发掘、保护、传承这些内涵,精心包装打造。从挖掘渭河源头文化入手,投资6600万元兴建“灞陵桥—老君山”公园一期工程,投资700万元建设渭河县城段护岸及4座渭河翻板闸工程,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相映呈辉,实现优秀文化遗产与城镇环境的有机结合,构筑城镇精品,展现城镇风格和特色。

三、优化创业环境,增强聚集功能。聚合各类生产要素既是城镇功能的体现,也是城镇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渭源县在进一步完善各项吸引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城镇水、电、路、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硬件环境的建设,着重营造投资基地和创业“温棚”,不断打造城镇经济“硬件”载体,增强城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去年实施了1.21亿元的城区道路改选等5项城镇建设项目,对通讯、供暖及给排水设施进行了改造,投资640万元对县城电网进行了改造,投资12099多万元,完成商住楼开发与建设104519多平方米,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投资326万元建设了“三线两点”绿化工程,新安装了路灯,使城区主要街道全部亮起来,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仅2007年,县城建设方面的投资达到2.74亿元。今年,将投资960万元修建三座大桥,投资1600万元建设2公里长的渭源县滨河南路,投资679.34万元改造及新建15公里长的城区供水管道,投资1300.65万元新建26公里长的城区排水管道,投资3000万元的中药材市场和投资880万元的县城垃圾处理工程也于今年开工建设,同时,加大了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力度,极大地推动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工程,目前,县城及小城镇已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聚焦点、农村人口转移的新阵地、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甘肃省渭源县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