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支农政策落实

平乐县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08/06/13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早稻春播期间,为了弄清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统计局平乐调查队会同平乐县发改局开展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抽样调查、农户对化肥快速上涨反应情况抽样调查、并与平乐县农业局联合开展了早稻生产成本需求调查。在开展的三项调查中发现,2008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对种植粮食缺乏信心。2007年平乐县连片租田的租金是300~350元/亩,2008年降到200元左右,一些零散的或偏远的稻田租金低得可怜,个别田块0租金都难求人种。如在平乐县沙子镇治平村委何家屯有一块0.3亩机动稻田,该屯每年都要将这块田的经营权向村民通过公开竞标招租。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07年,每年的承包费在50-120元之间,而2008年春的竞标会上,只有一位农民半开玩笑地开出年2.5元的承包费,往后就再没有人往上标了。在产粮乡镇的阳安乡、青龙乡、张家镇,有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户为了不让自己的田丢荒,贴补谷种钱都难找人帮种。

具体原因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农资大幅涨价,粮价相对稳定。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资的价格又在元月份的基础上大幅增长。截至4月10日止,各种农资产品价格比元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进口复合肥每50公斤达到215元,增长43%、国产复合肥每50公斤达到180元,增长20%、国产尿素每50公斤达到110元,增长8%、碳铵每50公斤40元,增长25%、磷肥每50公斤40元,增长48%、杀菌剂农药每吨普遍上涨到5000-8000元,杀虫剂、除草剂农药价格亦有较大上涨,均增长15%以上、农用薄膜增长15%。面对价格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广大农户对大力发展2008年的春耕生产失去信心。根据对60户调查户的抽样式调查访问,100%的农户认为农资价格不断增长已无法承受,不愿扩大生产,自给自足就行;有33%的户表示减少化肥施放量,作物生长好不好不管,收成多少要多少;有9%的农户认为干脆不种需要化肥多的农作物,如水稻等作物,种植一些粗放作物。

而农民出售稻谷价格则处于相对稳定水平,2007年晚稻优质谷每50公斤只卖到85元,一般稻谷每50公斤只卖80元,基本稳定,没有上涨。一边是种粮成本大幅上涨,一边是粮价相对稳定,农民对种粮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㈡种粮生产成本提高,亏损幅度大。根据对平乐县5个重点产粮乡镇进行的2008年早稻成本需求调查显示:2008年每亩早稻的生产成本需要847.2元,比2007年的626.5元增加220.7元,增长35.23%。其中:物化直接投入成本需要300.5元,比2007年的219.8元增加80.7元,增长36.7%、人工投入成本需要546.7元,比2007年的406.7元增加140元,增长34.42%。按照平乐县2007年早稻平均单产438公斤/亩和2008年早籼稻国家保护收购价1.54元/公斤计算,亩产值674.5元,减去生产成本,亩净亏损172.7元,比2007年亩亏损48元增加127.7元,亏损面加大了2.6倍。这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直接因素。

㈢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农业劳力相对减少。外出务工岗位易得,收入相对稳定。一是由于广东等沿海城市及本地二、三产业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农民外出务工易于获得适当的工作岗位、二是外出务工工资又比上年上涨了10%——15%、三是《劳动法》出台后,进一步规范了用工行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因此,外出务工队伍逐年增大,在家种田的大多是50多岁的妇女和老人,种粮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水平含量不高,往往夺不了高产,收益不大,形成相对成本过高,也是种粮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因素。

㈣水利设施毁损严重,有效灌溉面积下降。目前,该县在60年代至70年代兴建的农业水利的有效灌溉面积减少了50%,有的水库已成为废库,该县最大的水库平口水库的有效灌溉面积已下降60%。加上近年来锰矿的滥采乱挖,部分保水田都成了旱田,旱田成了望天田,这也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对平乐县5个调查村进行的播种面积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预计早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了37.88%。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最低点的主导因素。

应对建议

在全面落实国务院今年出台的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粮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有五个方面的建议:
  ㈠尊重价值规律,允许粮价有一定幅度上涨。国家应该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允许粮价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且这个允许涨幅可适当放大些。只有这样,使种粮农民的合理利益得以保证,种粮积极性才能持久高涨,播种面积才能逐年攀升,才能确保我国在当前国际大米紧缺、价格大幅上涨和控制出口的形势下保障13亿人口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按照当前居民大米消费水平,每天人均食用的大米不到
0.5公斤,大米价格的适当上涨,对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应该不大。
  ㈡稳定农资价格,提高农民的农资补贴。目前,农资的市场价格一年比一年上涨,总在高价位上运行,已到了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的边缘,如何稳定农资价格的上涨是当前国家真正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可以采取进一步提高农资补贴标准的办法,帮助农民解决因农资涨价而带来的种粮成本。
  ㈢要花大力气,集中资金,突击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兴修水利。当前,农田浇灌条件恶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基本上没有新修的水利设施,而且原有在60年代至70年代兴修的水利设施已基本上老化,渠道毁损严重,有部分水库将成废库。虽然国家年年拨款修整,但主要是用在水库的加固除险上,水利渠道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可以说该县是没有真正完善的修整过,以致有效灌溉面积在原有水利设施灌溉面积上下降了50%多。按农民的话说,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今天,竟无力维护和管理好在过去经济困难时期修建好的现成的水利设施,使有效浇灌面积逐年减少。使水利设施缺乏、陈旧,浇灌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变弱,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是比生产资料涨价问题还要严重的一个问题。建议国家要筹措资金,逐年完善好原有的水利设施,大力新修水利设施,并切实管理好,以发挥水利设施的最大灌溉效益,帮助农民解决他自身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

另外,田间道路系统的完善也应提上议事日程,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农村劳动力紧张、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农村渴望农业机械化的形势,适当减轻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强度。据调查了解,集中大量资金大兴水利、道路建设要比把直补资金分散发放到各农户更有利于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更受农民和基层干的欢迎。但要做好资金下拨和使用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㈣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养猪、养牛数量和水田种植绿肥面积大幅减少,有机肥源严重不足,连年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肥力逐年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是获取大量、经济有机肥的重要途径,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绿肥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更重要的是绿肥可以就近压青施用,节约大量运输成本,按照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和田间道路状况,不要说是有机肥少,就是有,要农民挑(运)到田间都成大问题了。建议国家建立制度,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对种植绿肥的农户,采取由国家免费送种子和进行少量的肥料补贴。当前,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㈤扶持种粮大户,把土地适当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上。由于广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已把土地的使用、经营权分散到各家农户,不利于当前规模种植和土地流转。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许多家庭已无力经营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只有种田能手则留在农村,除了种好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外,也就近承租一些其它农户的责任田种植水稻。这些人的种田水平较高,同样的田块可生产出比其它人更多的粮食,是粮食市场上商品粮的主要生产者,而许多散户则存在以“种够自己吃为主”的小农思想。种田能手进行规模化种植水稻时,除了具备产量高、规模效益较大和产品主要用交易等优势外,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一是成本较高,既要付田主的田租,还要请工;二是农忙时请工难,工价较高;三是投资大,资金紧张;四是风险大。建议国家应重点扶持种田大户,这样,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国家应从农机、农资、资金、保险给予倾斜性扶持。
  总之,我国正面临严峻的粮食生产、供应形势,国家在发展好粮食主产区的情况下,也要大力发展非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从今年发生在广西等省区的冰冻灾害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非粮食主产区的储备粮相对较少,就如平乐县,粮食门的储备粮少之又少,如果发生自然灾害,运输不通畅,预计只够平乐城镇居民10天左右的粮食,虽然加上各粮食个体供应户的供应储备粮也不会够20天的粮食。从此说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也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国家应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高产、稳产,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广西自治区平乐县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