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宁津县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批示和部署,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为重点,综合运用政策手段、科技手段和市场机制来促进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生产总产稳步提升,品种逐步优化,效益逐年提高。实现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同比增长3.5%以上。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50万亩,比去年新增1.6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育“温床”
宁津县属枯水区,又处于引黄末稍,缺水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自1988年起勒紧腰带大搞中低产田改造,一抓就是20年。到目前,除上级扶持外,仅本县财政投入资金达617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开挖疏浚沟渠520余公里,打井2160眼,建桥涵2600余座,改造区域全部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机电井配套。据该县农业部门多年监测,改造后的农田粮食单产比改造前增加180公斤,全县每年可多产粮食9万吨。
推广科学技术输“活水”
配方施肥是该县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之一。为抓好这项工作,该县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机制,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技术、解难题,并与山东大学、省农科院等部门和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传授最新实用技术。2007年,该县自主繁育的“良星4号”玉米和“良星99号”小麦两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命名,另有4个新品种正在审定之中。这一创新突破,使该县从良种“消费”县一跃而成为“输出”县,每年仅良种繁育一项,就可使全县农民增收8000余万元。
落实惠农政策洒“阳光”
在该县,每个村的村务公开栏上都贴着《粮食直补公开榜》,榜上写有县乡监督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宁津镇小付村村民付得胜说:“公开榜每年都公开,谁家种了多少地、该领多少补贴,上面都写得一清二楚!”除粮食直补外,今年该县还落实良种补贴500万元,每亩为群众降低生产成本10元;落实农机补贴300余万元,购进现代化大型农机具90余台套,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长官镇北街村村民张玉果说:“现在种田国家不但不收钱,反而还给钱,以前一些撂荒的耕地现在也重新种上了庄稼!”
为解决卖粮难问题,该到建起了日均交易量500余吨、辐射周围十几个省市的张大庄粮食批发市场,扶持发展了豪康面粉、天雁面粉、金秋饲料等20多家粮食加工和销售企业。该县粮食播种面积连续4年实现新突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德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