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利县组织开展了一次产业调查活动,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就生猪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关问题,集中听取了县内一些养殖场(户)、屠宰加工、饲料经营业主、有关单位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情况如下:
一、“政策、利好”两大因素,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热情,一季度生猪生产增幅明显
2007年,全县生猪出栏80.65万头,增幅29.3%。在“政策、利好”两大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一季度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据统计,一季度全县生猪出栏27.52万头,同比增长28%;存栏45.51万头,同比增长12.37%。主要特征:
一是生猪填槽补栏踊跃。全县各个生猪交易市场生意火爆,每天成交量3000头以上。城区茶庵尾仔猪交易所外出购猪前,事先就与养猪户订立协议,运猪车尚未到达,很多人即早早守候门前。黄歇镇王河村是监利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村,为寻求猪源,村民不得不结伴而行,远赴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新沟镇交通村“150”模式示范养殖小区于去年11月底即已建成,6栋猪舍一批可养900头,时至今日,还有4栋是空着的,出现“一猪难求”现象。
二是能繁母猪大幅增加。据春防及调查统计,目前,全县能繁母猪存栏4.1万头,同比增长52.99%,增加的数量、增长的幅度均在提速。荒湖管理区两个养猪小区28户,原有母猪712头,年初以来,新补充母猪500多头,规模扩大到1200头以上,年可繁仔猪2万多头,产能近乎翻了一番。监利县种猪场、科达养殖场两个种猪生产基地,20多斤重的“大监”二元杂交小母猪,卖到1300元。
三是社会投资热情高涨。政策、利好两大因素,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养猪热情,一些从未有过养猪经历、但有经济实力的人员开始涉足养猪行业,很多养猪多年的农户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开始修建圈舍,着力扩大生产规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县已开工和即将动工生猪养殖项目达33个。监利县阳光大酒店有限公司老板任德才,在荒湖租赁土地190亩,投资800万元;宜昌三峡大学黄教授,在尺八镇何湾村投资120万元;监利县东荆文武学校校长邓少华,在新沟镇永固村投资200万元;棋盘乡码头村村民何文见投资100万元;柘木乡开湖村书记陈朝阳,带动7个村民,集中新建8栋“150”猪舍投资60万元。已立项的还有:潜江市田光种猪场已在荒湖租赁土地130亩,拟投资新建一个万头生猪小区;荆州天牧公司在柘木乡同治垸租赁土地1360亩,准备新建5万头生猪出口基地。
四是生产潜能开始释放。2007年监利县新增能繁母猪1.77万头,相当部分是上半年留种,目前已进入繁育期,预计到今年9月可全部投入生产,仅此就可增加猪源30万头以上,“一猪难求”的现象将会明显缓解。届时,1个省级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8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8组26户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示范户都已竣工,对规模养殖场(户)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生猪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缩小,市场压力及风险初现
春节后,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目前监利市场上活大猪收购价18.2元/公斤,猪肉销售价30元/公斤,虽然居高不下,但总体趋势平缓,而养殖成本则在不断上升:
1、母猪(40-50公斤):从年初的1400元/头,上升到2200头/头,净增800元,增幅57.14%。
2、仔猪(15公斤):外三元30元/公斤,一头小猪900多元,相当于去年初1头肥猪的价格;内三元及土杂仔猪22元/公斤,1头660-700元。黄歇口镇王河村养猪户从枝江购买5公斤左右的小猪,按头论价500元/头,相当于每斤50元,超过母猪的价格。
3、饲料:玉米0.92元/公斤,同比增长21%,豆粕4200元/吨,同比增长55.56%。成品料价格涨幅大,4%预混料9200元/吨,较年初增长57.47%,乳猪颗粒料4200元/吨,较年初增长4.48%。
随着养殖成本的上升,盈利空间明显缩小。黄歇镇王河村养猪户夏循龙说,去年养一头肥可赚600元以上,今年已不到350元(1头仔猪650元,养到210斤左右,饲料开支800多元,再加上水电、防疫保健等),而投入则明显增加,如果出现疫情,赚不赚钱就难说了。与他同组的另外3户,去年因疫情控制不好,没有一户赚钱。谈到养猪,夏循龙语出惊人,他说“政府没有权力说你不养猪,门槛高、猪病多,反而是好事,没有蓝耳病,养猪赚不到钱”,“2006年,猪肉10元3斤,皆大欢喜。现在猪价高了,国家就来打压,在低谷时就不闻不问”。他的观点在一些以单纯育肥为主的养猪户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毕竟猪市在高价位容易赚钱。
谈到今后生猪市场的走势,更多的人尤其是一些规模养殖场表示担心。新沟镇永固猪场场长陈红强说,生猪价格是否回落,主要取决于6、7、8月,如果疫情控制得好,猪价会较快回落。不管怎样,明年上半年我们准备调整,把一些繁殖性能不好、接近年限的母猪坚决淘汰掉,适当减小规模。荆州天牧畜禽有限公司副总严岳华说,我们场有自营出口资格,目前出口猪比土杂猪价格还低,价格比较稳定,基本与国际接轨。但猪价长期处于高位毕竟风险太大,也许明年就是高峰期。国家应及早作好准备,可否用成本价形成一个指导价,具体由各省市确定。同时采取冷冻、活体储备、保护价收购等一些措施,增强调控能力,防止高位震荡、大起大落。
三、此轮生猪市场波动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有所打破,但中小养殖户的弱势地位尚未从实质上得到改变
说到猪市高价位,不得不提及2006年的低谷。当时毛猪一公斤不到5元,10块钱可买3斤肉。当年5月,监利县红城乡几个养猪专业户曾联名上书县政府,诉称某屠宰企业为打压猪价,高价从县外调运肥猪,而不愿以市场价收购本地猪,并发誓从今以后再不养猪。提起那段痛苦经历,很多养猪户至今仍刻骨铭心。
两次行情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产中环节(养殖户)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即使在猪价飙升的2007年,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养殖场(户)颗粒无收,因疫病损失惨重。据调查统计,监利县约有30%左右的养殖户去年是亏损的。
从产前环节(饲料企业)来看,此次行情主要是对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经销商有一定的影响。县内饲料经销商普遍反映利润偏低,县粤星饲料厂目前停产猪料,专门生产鱼料。在饲料原料价格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成品饲料价格的涨幅有所抑制,但上涨压力较大,企业分享猪市收益的冲动依然存在。元月以来,中、大猪全价料几次小幅调整,近期每吨上调180元,而高端产品(预混料)则涨幅较大,每吨售价高达9000元以上,利润居高不下。
从产后环节来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在生猪产品价格的最终形成上,仍然占据绝对的权重。无论猪价变动与否,其收益基本稳定,影响较小。县城区屠宰场活猪收购价18元/公斤,每头收取各种税费98元(国税21元,地税14 元,工商13 元,环保1 元,防疫、消毒、检疫10元,摊位19元,代宰费10元,其它10元),猪肉批发价26元/公斤,市场零售30元/公斤。而在乡镇,小型屠宰点只收56元,同样的收购价,猪肉零售只有24元/公斤,一头猪按出肉率70%计算,胴体重70公斤,相差420元。提起屠宰经营企业,养殖户反映极其强烈,说“养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猪的”,“养猪的辛苦半年,不如卖猪的一天”,“要搞定点屠宰,不搞垄断屠宰”。对国家收取的屠宰税,群众也颇有微词:“卖鱼卖菜的不纳税,就杀猪卖肉的交税?”
从整体来看,养猪生产者尤其是养殖户由于经营分散、信息不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行业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在扶持发展生猪发展的基础上,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要更加注重保护养殖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养猪空白户增多,要保证生猪市场供应,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长,养殖空白户日益增多。据调查,2004年监利县农村养殖空白户比例约20%,2006年底达到58%,目前部分乡镇已接近80%,留守的人员是“386199”部队,发展养殖一是无精力,二是无劳力,三是风险大、利润薄,养几头猪又脏、又累,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一般农户手头略有积蓄,对这点微利看不上眼,再加上缺技术,一般不养猪。
黄歇镇王河村是监利县养猪较多的村之一,全县165户,养猪的也只有42户(其中规模50-200头的24户,散养18户),占农户总数的25.45%。而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监北(网市、龚场、分盐等)、监中水网湖区(棋盘、汴河、桥市、福田等),空白比例更高。
目前,生猪价位高,相对投入多,养一头肥猪要投入1500多元,以按批养50头计算,至少需要流动资金8万元(圈舍60平方,投资1万元,购猪及饲料7万元)。这对一般农户家庭是难以做到的。2007年以来,为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我们在全县大力推广标准化“150模式”,目前已建21栋。从投入情况来看,仅建猪舍(6.5万元)、购猪苗(9万元)两项,一栋要15万元以上,养到出栏还要饲料开支10-12万元。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散养逐步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畜牧业发展的方面,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五、促进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这两项普惠政策的出台,对稳定、促进生猪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养殖户普遍反映能繁母猪补贴标准过低,去年50元,今年100元,现在购买一头良种母猪需2200元,且资金分散,实际意义不大。如果提高补贴标准,或者集中使用,建设仔猪繁育基地,效果会更好。对能繁母猪保险,养殖户反映是两低:母猪死亡率低,赔付标准低,不对等。2007年监利县母猪参保25212头(保额151.27万元),实际死亡160头,死亡率0.63%,赔付16万元,只相当于保费的10.6%,保险公司得实惠。建议一是提高赔付标准,二是可否推行生猪保险,切实解除养殖户最为担心的疫病风险。
(二)加强种源建设。保障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种源建设至为关键。由于资金、技术所限,现阶段农户养殖主要以育肥为主,因猪源不足,跨县、跨省引种调运,猪群品种不一,不利于生产管理;一不小心引入疫病,损失更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提高良种覆盖率。
(三)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当前我国猪病极其复杂,老病尚未控制、新病层出不穷,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成为生猪生产健康发展的头号敌人。养殖户说,现在的猪难养,每天都提心吊胆,一旦发生疫病就完了。如果防疫工作做好了,我们养殖就放心了。建议要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搞好疫病预警预报,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四)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目前生猪市场行情好,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科学饲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痛感技术缺乏,一些从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员也开始从事养猪生产,且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培训已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建议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实培训经费,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从业素质和养殖水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湖北省荆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