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

第四章 专题5:完善考评促进科研仪器加快共享

发布时间:2020/04/22
来源:高技术司
[ 打印 ]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大力实施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已投资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平台50余家,这些平台多是按照地域界限进行块状分布,其特点为平台仪器大而全、跨地区重合度高、平台服务聚焦本地、跨地区交互性差。受此影响,大多数平台运行效率低且发展缓慢,尚未真正发挥作用。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仪器共享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如易科学、人人实验、米格实验室等,这些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敏锐性和创新积极性,为我国科研仪器共享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绝大部分高校的在线服务平台都是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和完善,数据格式和标准相差很大。为实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需要耗费一定人力和时间重新开发接口。二是开放在线服务平台和对接接口需要耗费一定人力和财力,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办法,后勤补助机制尚未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推进存在难度。三是各高校大部分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免税进口,而海关规定进口仪器设备不能轻易向社会开放,且不能收取费用。因此在海关尚未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之前,各高校开展开放共享工作存有顾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2016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督查工作通知》(教技司〔2016〕416号),进一步敦促各高校完成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建设、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和对接工作。2017年9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编制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加大力度规范和引导高等学校通过科研资源共享,向社会开放其科研仪器、实验能力的使用权。

  目前,多数高校均已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在线服务平台。各平台的功能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能够实现设备信息查询、网上预约使用等基本功能,一些高校还实现了自动计费和自动扣款等功能。目前已有40余所高校完成了在线服务平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工作,并初步完成了科研设施与仪器信息的补充完善和报送工作。已有84套大型科学装置、93个科学仪器中心、80套科学仪器服务单元、11490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完成了注册。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