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智慧反腐工作模式,将大数据理念和方法应于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组建成立了纪检监察大数据实验室,构建了业务相关大数据应用专业研究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联合优质企业的核心技术力量,重点开展纪检监察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应用成果和技术积累,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团队。
一、畅通监督举报“新渠道”
目前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已建成运行覆盖 12 个盟市、103 个旗县市区的纪检监察检举举报平台。通过运用来访接待、12388电话举报受理、12388 网络举报受理子系统和办理子平台共计 4个渠道开展工作,实现了信访举报受理办理的信息化,同时创建了内蒙古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举报途径。此外各盟市和旗县市也借助检举平台开展了个性化业务应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纪委监委建立了信访接待、线索管理、便民查询的“一站式”举报中心。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建设了多功能检举举报受理综合平台,变传统信访模式为信息“一键”流转,接访效率和质量全面升级,接到群众信访举报后,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可以在线办理信访举报受理、分流、签收反馈、监督、汇总、分析等各项业务,进一步畅通了举报渠道,规范了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传统信访模式向信息化、数据化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来访接待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打造智慧反腐“新动力”
为进一步提升审查调查工作成效,自治区纪委监委建设了纪检监察信息查询系统,建成集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查询管理、分析对比、电子取证、数据采集五大核心子系统,真正实现了从“跋山涉水”查信息到“足不出户”用数据的转变。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党风政风监督质效,建设了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将涉及扶贫资金发放、惠农补贴、社会救助、公职人员基本信息等数据进行汇集,利用监督比对模型进行大数据计算,及时预警民生资金运转过程中的可疑数据,将 “串部门、查台账”式的传统监督升级为“数据监测、节点管控”的全程监督。
三、创新数据应用“新举措”
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依托纪检监察大数据实验室,构建了业务相关大数据应用专业研究平台,开展了多领域的数据分析应用,涉及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纪检监察调查研判、廉政风险和民生热点监测、可视化与智能研判机器人开发、廉政生态指标体系及廉政指数评价、蒙汉智能交互机器人开发等方向,基于先进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按照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业务应用三个层次,开展了产学研用协同,并汇聚了内蒙古卫健委、民政厅、财政厅、农牧厅、人社厅、市场监督管理局、扶贫办、机关事务管理局、总工会等部门相关数据约3.25亿条。目前已开展财政供养人员经商办企业、2019 年国庆假期违规使用公务车辆、违规领低保等相关专题领域数据分析,分析得出财政供养人员经商办企问题涉及人员共11326人,下一步将及时整理反馈其他部门数据运用问题,归纳数据治理方法,协助各部门进一步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完整化汇聚。